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国际上掀起广泛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是在20世纪
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
2021-08-1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6月天津市南开区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卷
2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根据材料,指出21世纪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2)结合材料与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与世界”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4 . 2001 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 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一外交实践
A.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开创了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C.确立了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2020-06-01更新 | 206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8年6月天津市河东区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8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2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已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9万余人次,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维和人员数量居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首。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C.经济外交和政治外交并重D.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6 . 近代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用期与外交转型》

材料二: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摘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个周期的起点1919年、1949年、1979年”发生在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7 . 自古以来,一些政治家的名言记录时代,泽被后世。回答下列问题。

(1)伯利克里所说的“公民”是指什么人?结合所学,指出雅典城邦“全体公民”是如何行使权力的。

(2)近代以来,“世界之潮流”和“人群之需要”分别是什么?结合史实。列举孙中山“顺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主要活动。

(3)请以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果为例,谈谈你对毛泽东这段话的理解。
2020-03-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1年高三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题
8 . 20世纪以来,中国外交与世界变局相互激荡;当前,世界又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期待能收回战败国德国原先在山东攫取的特权。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竟决定“日本将获有胶州租借地和中德条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强烈的反差激发了中华民族对公理与和平的强烈渴望。北京学生界发表宣言,指出此次会议“背公理而逞强权”。陈独秀指出:“这个会议,与世界永久和平……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爱国群众运动席卷全国。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54年,日内瓦万国宫,新中国在这里亮相,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2017年,在同一地点,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以双赢为前提、取代西方零和思维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1955年,中国代表团在万隆发出“求同存异”的呼声,中国的和平外交进一步走向世界;60年后,习近平主席同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重温万隆精神,再次向世界发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声音。

——摘编自国纪平《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快速扩员、“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在当时世界变局中的诉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强烈的反差”所引发的“爱国群众运动”,以及中国外交代表团的最终决定。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鲜明底色,并运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相关外交史实予以说明。
(3)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所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以及相应的外交作为。
(4)百年中国外交经历了主权被侵犯到国际影响力增强的历史演进。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9 . 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总理举行秘密会谈,双方曾针对某些问题争论不休,气氛紧张。为此,周总理宴请基辛格吃全聚德烤鸭,并提议举杯喝茅台酒以缓和气氛。后来人们把烤鸭外交、茅台外交和乒乓外交并称为周总理的三大外交策略。由此可知,这三大“外交策略”在当时有助于直接促成
A.尼克松访华B.中美建交C.邓小平访美D.中日建交
10 .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战略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有两大形势,一是形成了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开始;二是亚非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展独立运动,完成民族独立。共产党建立的社会主义中国自成立就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

材料二 在中国方面,珍宝岛事件后,中国更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苏联的直接威胁,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的局面,以适应抵御苏联威胁的需要。同时,中国时刻关心着自己民族统一大业的实现,也希望中美之间的和解能有助于台湾问题的逐步解决。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给尼克松总统的一份备忘录

材料三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摘自十九大报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国际形势的特点。为了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战略?为处理好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间的关系,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改变对美外交战略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国际格局的特点及中国的外交战略。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战略制定的因素。
2019-11-01更新 | 1165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2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