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后,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开展全方位外交,在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与法国建交B.中国与美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C.出现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建交高潮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布局形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72—1989年中美关系研究历史简表。

利益国家和评估核心
利益一
核心
利益二
核心
利益三
核心
利益四
美国国家安全经济繁荣价值观优越性全球利益
中国国家安全经济发展政治利益
评估一致:苏联的战略扩张对中美构成最大安全威胁一致:中国对美国开放使双方互利共赢意识形态兼容、领土主权(即台湾问题)部分存在分歧中美战略合作与美国维护全球地位具有兼容性

——据王浩《利益、认知、互动:中美关系演进的动因探析》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紧扣材料,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3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时期外交理念
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20世纪70年代对外关系重大发展,"冰释前嫌”
20世纪80年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
20世纪90年代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21世纪初“和谐世界"
2012年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政策不受意识形态干扰B.目的在于维护世界和平
C.战略赢得国际广泛赞誉D.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

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美国三位国务卿关于中国的话题
A.客观地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向
B.说明中美关系发展是顺利的
C.说明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D.说明中美关系发展有许多障碍
2017-10-2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自本声明公布之起,两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该声明的发表
①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打开中日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
③推动了中日两国间经济技术交流
④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奠定了基础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 .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注解①:所以我们要采取安抚、笼络的手法,也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步伐、转换身形。)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的三次建交高峰。如下图: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清朝的对外态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并列举出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时的两项重大外交活动。
(3)依据材料三,分析促成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新旧中国不同的外交态度或外交状况的根本原因。
8 . 基辛格均势理论是在美苏两极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联盟,对抗苏联一极的压力;是在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态,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的平衡。这一理论的实践
A.有利于中国重返联合国B.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崩溃
C.直接推动了中日的建交D.使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国务院《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外交工作成果丰硕。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体现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一特点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开展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外交政策开始了重大调整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张骞两次通西域,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其称为“丝绸之路”,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二 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等可以充当货币的贵重金属进行商品交易,但西欧本土的金银产量不能满足需求。《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人相信东方遍地黄金,对东方充满幻想,点燃了欧洲人到东方寻金的热情。西欧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增强国力、获得财富,都纷纷支持远洋探险活动。从1487年迪亚士首先开始探索到东方的线路,到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沿着哥伦布的航路,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
材料三 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4年11月8日他在讲话中指出: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贸易、金融、投资、能源、科技、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10多个领域,地理上包括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65个国家和地区,这一构想的实施对于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稳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丝绸之路得以开通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
(3)有人对我国以“一带一路”为基础的国家战略海外投资,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2015-12-02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湖北襄阳五中等三校高三10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