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20 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的是
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B.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
D.上海合作组织在中国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成立
2022-06-01更新 | 514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嘉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选择性)历史试题
2 . 近年来,中国开始通过承办世博会、世园会、冬奥会等诸多大型国际活动,让更广泛的受众认识了日新月异的中国,塑造一个和蔼可亲,有着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以及强大的现代工业和科技能力的国家形象。这一举措反映出
A.我国多样化的外交政策B.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
C.新时代大国外交的推进D.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2022-05-25更新 | 894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考察,七十年的新中国外交都经历了“变”与“不变的峥嵘岁月。“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与时俱进,对传统外交理念和战略的突破与创新,如外交使命的层层推进,外交战略的因时制宜,外交话语的不断加强。“不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对既有核心原则的一贯坚守,对普遍价值的始终捍卫。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的进程既有内外动力,而且遵循着相辅相成,推陈出新的辩证关系。

——白卫东,刘常喜《峥嵘七十年: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根据材料,围绕新中国外交的“变”或“不变”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11-11更新 | 637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20世纪90年代建交国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苏重新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B.重视周边外交,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C.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苏东发生剧变,许多国家宣布独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反映了中国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A.“一边倒”成效显著B.加入了不结盟运动
C.冲破美国的遏制政策D.中国实力显著提高
6 .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1991〜2013年的周边外交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只发展与亚洲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C.坚持独立和内外有别的外交原则D.积极参与推动周边地区的合作发展
7 . 1972年,日本外交蓝皮书中提到,“中美两国由一直以来的只有‘对抗’的关系进入到包含‘对话’的共存关系”,同时“国际政治显然由之前美苏两国对抗的时代,向中美苏三国以竞争与共存、对立与对话关系为轴而转的时代移行”。由此可知,在日本看来
A.中美外交分歧渐趋消除
B.意识形态不再影响大国关系
C.日中关系改善势在必行
D.多极化趋势下保持本国中立
8 . 《论中国》一书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两只拳头出击”反美抗苏
D.奉行真正的不结盟
9 .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外交,成就显著且经历曲折,两个阶段有明显的联系、又有显著的阶段性特点。下列某份报告概括的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其中符合后三十年的是
A.求同存异、有所作为、维护国家利益B.巩固独立、维护主权、反对大国威胁
C.维护和平、奉行结盟、创造经济环境D.睦邻友好、主营亚非、结伴而不结盟
10 .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的恢复,突出说明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C.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D.美国经济政治实力下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