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5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指出影响该时期外交的主要因素。
2022-04-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昆明行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下表所示为1949—2014年中国国家元首出访情况统计。它反映出中国
年代次数主要出访国家
1949-1983年12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亚洲民族主义国家
1984-1992年44亚洲、西欧、东欧、北非
1993-2014年225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

——据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整理

A.始终保持与世界各国密切的双边关系
B.出访次数的变化与外交政策调整相关
C.政府的外交政策取决于国际格局演变
D.以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为外交主轴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政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次制定“五年倍增计划”,逐步提升对外援助规模,并开始将外援动机与政治安全等问题挂钩。与以往外援主要服务于经济不同,20世纪70年代末,大平内阁提出了“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强调利用对外经济援助来扩大日本在受援国的政治影响。1982年,中曾根康弘就任日本首相后,提出“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日本对世界各个地区的“战略性援助”。通过对外援助,日本加深了与被援助国的交流,增强了国家之间的信任,实现了多重收益。

——摘编自刘艳《战后日本对外援助的政策演变及战略分析》

材料二   新中国在成立后的二十余年间,通过对外援助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斗争和民族解放,并多与受援国直接沟通,其中援助多用于反帝反殖活动。1979年,邓小平表示:“肯定我们过去援助第三世界是正确的,认为但具体办法要修改。”.19805月,我国政府明确指出援外既要“促进友好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要为“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的方针。互利共赢成为此时对外援助的核心原则,以改变过去对外援助多采取单方面无偿援助的做法。我国还开始通过多边渠道提供对外援助,如1985年,我国向非洲开发银行提供了270万美元的捐款,并为其融资提供便利。随着援助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我国逐步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外援格局。

——摘编自唐丽霞《新中国70年对外援助的实践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对外援助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79年前后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发生的原因。
4 . 2018年3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俄罗斯当选总统普京当选为第四届总统发致晤机制,还有……等多边场合,都将为两国元首会面提供大量机会。“……”处可以是
①不结盟运动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②上海合作组织
③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④华沙条约组织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2022-04-1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50年前中美联合发表的《上海公报》,创造性地先将中美两国间的分歧开诚布公地摆出来,然后再阐述双方的共识。并在美方声明中除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外,还写有“任何国家都不应自称一贯正确,各国都要准备为了共同的利益重新检查自己的态度”。据此可知《上海公报》
A.展示了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B.强调了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
C.标志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树立了大国间互利共赢的外交典范
2022-04-10更新 | 612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渭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期更有效达成本条约之目的起见,缔约国将个别并联合以自助及互助之方式维持并发展其个别及集体之能力,以抵抗武装攻击及由国外指挥之危害其领土完整与政治安全之共产颠覆活动。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1954122日)

材料二   1997年,香港和澳门回归。对于推动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因素,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无法解决的问题能够通过对未来富有想象力的做法得到解决;国际生活中的分歧能够通过保持有关社会的自治和特性得到解决。”②1972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这一历史事件对港澳的顺利回归有推动作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美之间怎样的外交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外交状况形成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您更侧重哪一种认识?侧重①,请指出“富有想象力的做法”指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简述这一做法的理论创新意义。侧重②,请联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在内容上的重大变化是什么?并简述这一变化对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
2022-04-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1971年中国领导人利用中美乒乓球运动员在日本的民间交往,推动了被誉为“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乒乓外交”反映了中国领导人灵巧微妙的外交技巧
B.“乒乓外交”表明中国的国际战略意图发生变化
C.“大球”比喻中美外交关系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D.“小球转动大球”是因为中国乒乓球运动在世界影响巨大
2022-04-09更新 | 135次组卷 | 5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
8 . 在中美建交的历程中,双方先后签署了三个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中美就解决美国向台出售武器问题的公告》(简称《八一七公报》)。这三个公报都秉承的是
A.一个中国的原则B.大国倡导、安全先行、协作互利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D.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2022-04-08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是我国一项重要外交原则。以下外交文件或决议中,明确这一原则的是
①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②上海《中美联合公报》
③《中日联合声明》                           ④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2-04-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谁推行霸权主义就反对谁,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这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遵循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D.独立自主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