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时事政治漫画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漫画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B.中美台湾问题的分歧得到解决
C.中日建交的正面影响D.美国完全放弃了敌视中国政策
2020-07-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对下图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历史的雾”主要是指日本追随美国敌视中国
B.中日两国的关系坎坷曲折
C.中国海军舰艇访日实现了两国的军事互信
D.中日两国的关系迷雾重重无法改善
2020-02-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从下面漫画(《阳奉阴违》)中读出的最主要信息是
A.中美关系日益走向紧张
B.美国公开违背三个联合公报
C.揭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
D.美国政府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4 . 下图所示漫画左上角英文含义是“中美关系简史”,画中牛仔代表美国,龙代表中国。以下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20世纪60年代中美处于敌对期,朝鲜战争使得中美两国关系僵化
B.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改善关系为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
C.20世纪90年代中美交往加深了,两极格局瓦解之后中美主宰世界
D.进入21世纪中美关系曲折发展,中美由一贯的盟友变为竞争对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介绍西方国家的政体特点,并做出自己的判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关于英国政体:
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
——魏源《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
英国有公、保两党。公党退,则保党之魁起为宰相;保党退,则公党之魁起为宰相。
——清朝驻英公使薛福成
关于美国政体: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
美国开国之律,由华盛顿订定,政归三处,立例者,议院;行例者,总统;守例者,察院。议院有立例之权,则大事为议院主之,总统不过奉行耳。
——清朝驻美公使崔国因
(1)关于英国政体的介绍中,大致反映了哪两种制度?“巴厘满”、“宰相”指什么?
(2)关于美国政体的介绍中,徐继畲赞扬了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什么原则?崔国因介绍了美国政制的什么特点?
(3)崔国因认为美国“大事为议院主之,总统不过奉行耳”,你是否认同他这一说法?请说明你的理由。
33.历史图片是时代的缩影,从中能够感觉到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掰 手
左图是一幅漫画,一边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另一边是美国总统肯尼迪,两个人坐在核武器上掰手腕。双方既剑拔弩张,又相互制衡。

材料二
握 手
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1972 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                                                              
联 手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六国在上海签订《上海合作组织宣言》

(1)材料一中苏美双方“既剑拔弩张,又相互制衡”,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材料三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两个时代的世界格局有什么不同?从材料二到材料三,中国一贯奉行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10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六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可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的,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进一步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其外交思维与逻辑主要可划分为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这种历史转变不仅映射出对时代主题的研判发生着变化……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段时间内的革命式外交到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引领式外交……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捍卫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以及构建稳定有序的和谐世界为目的与宗旨。

——摘编自李博一《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话语:转型与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时期的重大外交成果。
2023-08-3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71年11月11日,来自美国各地的爱国华侨,手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热烈欢迎祖国代表团”的标语,聚集到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欢迎中国代表团(见下图)。与此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非战公约》的签订B.《联合国宪章》的签署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8 . 【新中国的外交】

材料一   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增长情况图


——根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数据整理

材料二:从1950年到2016年,中国对外援助总额达到4000多亿元,开展了5000多个援助项目。在建国初期,中国提出了不附加条件、不干涉内政等理念,但援助规模超越了本国经济承受能力。1983年提出“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1995年,决定对外援助主要采取优惠贷款、合资合作和无偿援助三种方式。鼓励中国企业与受援企业合资、合作经营。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击美国南部,中国向美方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2008年,为促进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宣布农业、教育、医疗卫生、免债、零关税待遇等领域采取广泛的对外援助。2011年《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强调:“决不把提供援助作为干涉他国内政、谋求政治特权的手段。

——据杨枝煌、杨南龙《中国特色对外援助70年的基本图景及其优化建议》


(1)从材料一A、B两个时期中任选其一,指出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并分析其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意义。
2021-11-11更新 | 27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如下图所示,b年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C.“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成功运用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10 . 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由五国到六国,新增的国家位于图中的
A.①哈萨克斯坦B.②乌兹别克斯坦C.③塔吉克斯坦D.④吉尔吉斯斯坦
2021-05-1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