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中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目前中国已同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一直同国际社会密切合作,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处理各种国际争端,致力于维护国际防扩散体系,主持六方会谈从而推动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国外交为国内与国际互动提供了平台,在为中国国内改革和治理提供资源和知识支持的同时,也把中国治理经验和发展史传播到国际社会,从而提高了中国的软实力。

——摘编自方长平《新中国外交60年:成就、挑战与反思》

材料二进入21世纪,尽管中国推行和平发展路线,但按照西方大国的冷战思维,中国的和平壮大将会冲击现有的国际政治秩序,美国重返亚太后,东亚地区国际秩序就出现连锁反应,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空间正在受到挤压,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尤其是领土争端趋于严峻。中国对外贸易投资、国际能源资源供给、海外公民安全等领域的外交实践增多,也需要中国适度调整外交政策以应对日益变化、扩展的国家利益。

——摘编自胡宗山《新时期中国特色外交风格的形成、演进动因及其现实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外交成就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战略面临的严峻挑战。
2023-02-0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3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派出使团赴华订立平等互惠商约的议案。国务卿给赴华专使顾盛下达训令,这些港口(厦门、宁波、上海、福州、广州)位于中国物产最为富饶和人口最多的省份,都将成为很重要的商品市场美国商船(要)进入这些港口,与英商享受同等优惠贸易的权利184473日,顾盛与耆英签订了《望厦条约》。

18999月至11月,美国国务卿向各国宣布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致英国的照会中提出,维持在华商业和航海的平等待遇,以及需要巩固和维护该帝国政府(清政府)的完整等。19007月,美国向各国再次发出照会,宣称美国要寻求一种解决办法……维持中国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保护由条约和国际法对友好国家所保证的一切权利,捍卫全世界与中华帝国所有地区进行平等与公平贸易的原则

——摘编自李育民《晚清时期中美条约关系的演变》

材料二

如果说尼克松访华、卡特推进对华关系正常化构筑了两国战略合作的基础,那么里根时期对华关系的调整和改善则标志着中美关系新的支点——“经济合作的基础开始形成。20世纪80年代中期里根政府执行新现实主义对华政策,宣称美国需要通过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并要把同中国的关系集中在经济方面1988年,中美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从1979年的23.1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100.1亿美元,平均每年递增15%,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在美国的贸易伙伴中的地位也从1980年的第24位,上升到1989年的第10位。

——摘编自于朝晖《试析7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


(1)根据材料一,说明晚清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展性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特点,并简析其对中美两国的影响。
3 . 学者杨悦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外交发展划分为“文化先行、外交殿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全面开放、全面参与”(改革开放至入世前),“内外合力、扩大交流”(入世至十八大召开)与“提质升级、合作共赢”(十八大以来)四个历史阶段,以下外交史实与所属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A.文化先行,外交殿后: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全面开放、全面参与: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C.内外合力、扩大交流:“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D.提质升级、合作共赢: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建立前,苏联已与东北根据地开展了地方性的经贸合作。1950年,随着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他相关协定的签订,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到1959年,两国贸易总额增加到20.97亿美元,是1950年的6倍。中国向苏联提供苏联所急需的橡   胶、有色金属、羊毛、黄麻、大米、猪肉和烟草等原料和农副产品,以换取苏联的机器设备和   成套设备等。除此之外,中苏还以技术协定、人员交流等形式进行科技合作。为适应两国贸易   需要,中苏还决定发展并完善铁路运输路线,加强了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

——摘编自禹丹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经贸关系研究》

材料二     2000~2019年中国同俄罗斯商品贸易示意图


——数据来源于张小女《中俄商品贸易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50年代中苏经贸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俄商品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俄商品贸易变化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     
A.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B.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
C.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D.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
2022-09-08更新 | 4434次组卷 | 46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近年来,中国开始通过承办世博会、世园会、冬奥会等诸多大型国际活动,让更广泛的受众认识了日新月异的中国,塑造一个和蔼可亲,有着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以及强大的现代工业和科技能力的国家形象。这一举措反映出
A.我国多样化的外交政策B.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
C.新时代大国外交的推进D.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2022-05-25更新 | 894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2021年5月18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非洲经济体融资峰会致辞并表示,中方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愿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按照“共同行动、公平负担"的原则,帮助缓解非洲国家债务负担。这反映出中国(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在全球治理中起主导作用
C.对区域集团倡议的积极响应D.具有合作共赢的大国担当
8 . 文化大革命时期,在与美接触的过程中,毛泽东不放弃对美国侵略政策的批评,但又不因为这种批评就不与美国改善关系,仍然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中美两国的国家关系。这体现了
A.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走向成熟B.毛泽东在外交上具有坚定性和灵活性
C.中国的外交带有浓厚意识形态D.外交政策的制定主要服务于经济建设
9 . 1971年8、9月间的《蒋介石日记》载:“今日混乱世界,是非不明,利害倒置,廉耻道丧,礼仪扫地,如尼丑者……寡廉鲜耻未有如尼丑之甚者,而其忘恩负义之作为犹其次也”。这些言论主要缘于
A.联合国驱逐国民党集团B.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
C.基辛格访华并发表公告D.美国决定从台湾撤出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2022-01-21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熊猫外交”

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动物,本性淳善,完美地契合中华民族的“和”文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熊猫频繁“走出”国门,增进中国与他国的友好关系,被称为“熊猫外交”。

材料

1949年至1971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与部分建交国家进行动物交流。1957年开始,作为国礼,大熊猫被先后赠予苏联、朝鲜。1958年,美国民间机构委托奥地利商人用一批非洲动物与中国交换大熊猫,美国政府拒绝大熊猫入境,称之为“Communist panda”(共产主义熊猫)
1972年至1992
1972年以后,我国政府先后向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墨西哥、西班牙和联邦德国赠送大熊猫。大熊猫展示出了惊人的魅力,成为最受欢迎的形象。西方主流媒体出现“Panda diplomacy”(熊猫外交)一词,并多以rare(珍稀)cuddly(可爱)goodwill(好运)形容熊猫,称其为中国人民的友好大使
1992年至今
1992年以来,大熊猫逐渐成为更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形象。媒体及文化产品中大量出现熊猫形象:我国影片中大熊猫形象更突出勇敢、坚强、无私无畏等民族精神;好莱坞《功夫熊猫》系列则承载个人奋斗、个人英雄主义等“美国梦”典型元素;“iPanda熊猫频道”直播平台在全世界拥有大量粉丝。大熊猫更成为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原型

——整理自赵丽君、郑保卫《国家形象视角的“熊猫外交”研究》等


阅读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对“熊猫外交”进行历史解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