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近年来,中国开始通过承办世博会、世园会、冬奥会等诸多大型国际活动,让更广泛的受众认识了日新月异的中国,塑造一个和蔼可亲,有着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以及强大的现代工业和科技能力的国家形象。这一举措反映出
A.我国多样化的外交政策B.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
C.新时代大国外交的推进D.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2022-05-25更新 | 894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西柳州市鹿寨县鹿寨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政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次制定“五年倍增计划”,逐步提升对外援助规模,并开始将外援动机与政治安全等问题挂钩。与以往外援主要服务于经济不同,20世纪70年代末,大平内阁提出了“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强调利用对外经济援助来扩大日本在受援国的政治影响。1982年,中曾根康弘就任日本首相后,提出“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日本对世界各个地区的“战略性援助”。通过对外援助,日本加深了与被援助国的交流,增强了国家之间的信任,实现了多重收益。

——摘编自刘艳《战后日本对外援助的政策演变及战略分析》

材料二   新中国在成立后的二十余年间,通过对外援助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斗争和民族解放,并多与受援国直接沟通,其中援助多用于反帝反殖活动。1979年,邓小平表示:“肯定我们过去援助第三世界是正确的,认为但具体办法要修改。”.19805月,我国政府明确指出援外既要“促进友好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要为“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的方针。互利共赢成为此时对外援助的核心原则,以改变过去对外援助多采取单方面无偿援助的做法。我国还开始通过多边渠道提供对外援助,如1985年,我国向非洲开发银行提供了270万美元的捐款,并为其融资提供便利。随着援助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我国逐步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外援格局。

——摘编自唐丽霞《新中国70年对外援助的实践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对外援助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79年前后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发生的原因。
3 . 到1978年,中国在联合国主要机构和专业性机构的席位大多被恢复。此外,中国与其他重要区域性国际组织的联系也得到不断加强,如1975年中国与欧共体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113个。这些外交成就
A.得益于中美已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为中国对外政策的转变创造条件
C.说明中国正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D.反映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成果显著
4 . "下面是70年代后期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
A.新时期的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B.中国综合国力和地位的全面提升
C.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独立外交D.中国冲破两极格局开展新型外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是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为 20 世纪早期主要列强在华投资情况(节选)。


——根据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整理

材料二:从 1950 年到 2016 年,中国对外援助总额达到 4000 多亿元,开展了 5000 多个援助项目。在建国初期,中国提出了不附加条件、不干涉内政等理念,但援助规模超越了本国经济承受能力。1983 年提出“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2011 年,《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强调:“决不把提供援助作为干涉他国内政、谋求政治特权的手段。”2012 年,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摘编自屈彩云《新中国 70 年对外援助理念的发展、继承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说明三个国家在华投资演变情况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 70 年对外援助的阶段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列强在华投资和新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89年10月,中国领导人会见尼克松时表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处理问题的。这表明,当时中国
A.致力于经济建设与对外开放
B.消弭与西方的意识形态差别
C.确立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D.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反帝斗争
8 . 阅读下列材料:
温家宝在谈到中美关系时说:“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从1949年到1971年,中美敌对23年,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从1972年到现在,中美交往33年,尽管有曲折,但双方都从合作中获得巨大好处。1972年发表《上海公报》时,两国贸易额几乎为零,美国政府为表示对中国的友好,破例允许美国公民回国时可带回100美元中国制造的商品。现在两国贸易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
请回答:
(1)1972年发表的《上海公报》的内容是什么?
(2)1972年美国为什么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3)1972年中国为什么要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4)中美关系正常化,对国际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9 . 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我国外交政策的一系列微妙变化表明:
A.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当时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的意识形态的束缚
C.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D.中国不再对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给予无偿援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具体史实有
①对联合国事务全面参与
②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③多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④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