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习近平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说:“中国愿启动‘中国东盟健康之盾’合作倡议:包括再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剂新冠疫苗无偿援助……帮助东盟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这一提议体现出我国
A.外交政策具有意识形态色彩B.外交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C.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外交战略赢得国际广泛赞誉
2 . 下表列举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一些外交讲话。据此可知
时间事件讲话提要时间事件讲话提要
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讲“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6年在伊胡发表署名文章“信则立,不信则废”
2014年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2017年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时“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2015年在巴基斯坦议会演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018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演讲“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A.增强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影响B.借助传统文化树立大国意识
C.倾向从根本上调整外交政策D.借助中国智慧推动世界共赢
2022-01-21更新 | 67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1968年11月17日,毛泽东指出:美国要顾及美洲、欧洲、亚洲等多处利益,“处境相当困难”,“是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太大了”。他仔细阅读美国新当选总统尼克松的文章和竞选材料,还请周恩来等人阅读这些材料,并指示《人民日报》全文刊载了尼克松的就职演说。据此可知(     
A.中美敌对关系有所改善B.第三世界与中国外交利益趋同
C.中国重视中美关系走向D.美国总统已阐明对华外交政策
4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日本、加拿大、联邦德国、英国等与中国建交。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增加到111个。中国这些外交成就
A.得益于不结盟外交战略的推行B.体现了全方位外交政策
C.源于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D.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6 . “一带一路”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并充分借助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与有意向的国家和地区一起规划,共同协商。6年时间先后推动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参与签署170多份合作协议。据此可知,“一带一路”
A.体现了中国的国与国一律平等的外交理念B.体现中国继续维持与邻国结盟的外交政策
C.开拓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新篇章D.以推动经济发展为主要合作方式
7 .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周恩来在机场接机时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有媒体曾对此撰文说:“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次握手表明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首先打开中美两国友好交往之门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消除了中美两国间意识形态对抗
8 . 如表是中国(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查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据如表推知,1960年到1985年(人民日报》对美报道的变化说明
A.社会制度影响媒体报道B.战后两极格局发生变化
C.中苏关系恶化影响报道D.中国对外政策进行调整
9 . 1972年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和日本田中首相,分别代表中日两国政府在声明文本上签字,随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起大使级外交关系,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推动中日建交的直接因素是(  )
A.日本正视侵华历史B.中日民间交往频繁
C.中国国际地位提升D.中美关系开始解冻
10 . 学者王顺生认为:“从1972年起,我国的外贸、金融及与之有关的其他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个建国以来对外引进技术设备、开展经济交流的第二次高潮。”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
A.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B.和平共处原则的提出
C.中美关系改善D.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