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2年)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增长,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并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严重威胁中国安全;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的焦点及美国的承诺。
(2)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1954年6月28日)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多边外交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50年代初步亮相国际舞台,艰难打开局面;70年代出现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外交出现了新局面。……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积极、建设性参与了朝核、伊朗核、缅甸、伊拉克、阿富汗等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为共同应对新威胁、新挑战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在各种多边外交平台坚持原则,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谈判与制定,努力维护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切身利益;积极推动区域合作机制开展务实合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2)材料二中的“某些原则”可以概括为什么原则?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在50年代和70年代外交的成就。
(4)依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2018-01-11更新 | 79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朝鲜停战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以主动地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风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

材料二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三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列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

4 .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   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三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的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四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即使中国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仍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源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启示。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改变的外交方针及其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4)材料二和材料四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材料四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

(5)材料三中周恩来为什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的基础是什么?这一方针起了什么作用?

2017-11-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决议

材料三: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历史的外交特征是什么?新中国建立初期,新中国政府面临的外交困境是什么?面对险恶形势,新中国政府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据材料二,说说材料反映了联合国对新中国的基本立场是什么?此时期,新中国外交上还有哪那些重大突破这些突破有何重大意义?

(3)材料三反映中国这时奉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2017-11-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

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以上三幅图片,提取相关信息,指出其中一方面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17-08-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二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5月底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2月14日晚6时,中苏两国政府最高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货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议》等文件。条约、协定的签订,宣告1945年旧的中苏条约(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条约)的废除,苏联也将在1952年末归还其在中国东北所取得的特权,并承诺在经济与军事上援助新中国。
——《从同盟互助到分裂对抗的中苏关系》
材料二
1984年5月,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这一政策与过去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真正的不结盟”。不结盟的外交战略的含义大致有两方面的内容:(1)中国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绝不同他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不参加任何大国组织的军事集团,我们也不搞等距离外交或外交平衡术。(2)中国不打牌,“不搞政治游戏”。
——《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从结盟到不结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苏签订一系列协议对中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实行不结盟的背景和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四条嗣后,陆路前定通商处所、商人数目及所带货物并本银多寡,不必示以限制。

第五条俄国在中国通商海口设立领事官。为查各海口驻扎商船、居住规矩,再派兵船在彼停泊,以资护持。

第七条通商处所,俄国与中国所属之人若有事故,中国官员须与俄国领事官员,或与代办俄国事务之人会同办理。

第十二条日后,大清国若有重待外国通商等事,凡有利益之处,毋庸再议,即与俄国一律办理施行。

——摘编自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

材料二   今天,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之下,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阵线的一边,并使我们新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伟大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结成了七万万人的强固的兄弟同盟,使我国在彻底消灭残余匪帮之后,将迅速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化的国家。

——《人民日报》社论:《巩固中苏兄弟同盟》(1950年2月16日)

材料三   第一条宗旨和任务:本组织的基本宗旨和任务是……在平等伙伴关系基础上,通过联合行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各成员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

——《上海合作组织宪章》


(1)材料一中,中俄《天津条约》侵犯了我国哪些主权?俄国通过其中的第十二条获得了什么特权?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采取的哪一外交方针?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一方针的出发点。
(3)材料三中上海合作组织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中俄(苏)关系的根本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