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下图为2015年纪念某重要会议60周年活动标识局部图。在60年前的会议上周恩来首次提出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一带一路”的倡议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与了一系列侵略战争。……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政府手中相继夺去大部分重要城市,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从关内骗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
——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的讲话》
(1)简述三幅图中条约签订的背景分别是什么?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马关条约》与材料一《南京条约》最大不同的是哪一条?反映了帝国主义侵华怎样的新阶段特征?该条约在19世纪末对列强侵华局面产生了何种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有关史实,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中日关系在什么时候实现正常化?原因是什么?
2016-11-2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3 . 海南中学高一年级某同学选研究性学习课题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他利用周末时间观看了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 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再次较量”“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2016-11-27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60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一个令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倍感自豪的日子: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经过中华儿女的英勇斗争,无数人的流血牺牲,我们终于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是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在这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的殊死搏斗中,中国人民表现出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万众一心,前仆后继,彻底打败了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摘自新华网(2005年)
材料三   “35年前,中日老一辈政治家顺应历史潮流,做出战略决断,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揭开双边关系的新篇章。35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战略决断造福了两国和两国人民,也促进了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温家宝总理出席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中国的钓鱼岛
钓鱼岛位于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处处。大陆福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东偏南约385公里(208海里)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片,概括日军侵华暴行。
(2)根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意义。
(4)对于日本政府2012年的非法购岛行为,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
2016-11-27更新 | 9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福建省晋江市永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采取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外交思想的变化和提出的外交原则,简析这一原则产生的背景。

材料三2015年习近平主席出访大事年表

时间国家和地区会议活动
2015年4月
20日至24日
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赴印度尼西亚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
2015年5月
7日至12日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出席俄罗斯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
2015年7月
8日至10日
俄罗斯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
2015年9月22日至28日美国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英国应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当前外交的特点。
6 . 2015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7月访问希腊和葡萄牙,出席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峰会,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在访问巴西期间出席中国一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这表明中国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立足于国家利益的全方位的外交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17-08-29更新 | 77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历史试题

7 . 2012年对于中美关系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尼克松总统访华40周年的纪念年,同时又是美国总统大选之年。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也进行了正式访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为二战时期的美国宣传海报

(1)材料一中的美国宣传海报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有人说,在日内瓦期间,周恩来总理要同杜勒斯握手,被杜勒斯拒绝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其实,不管“握手”的具体细节是否存在,都无损于周恩来的形象,也不影响人们对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判断。杜勒斯无视中国代表存在的态度,使美国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握手”的机会消失了,中美两大国家继续彼此隔绝与对抗,待到周恩来和尼克松日后来弥补这段隔绝岁月,已经是20世纪七十年代的事了。从宏观大局来说,当时的杜勒斯确实不愿意与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这个“说法”本身是具有历史真实性的。因此,在日内瓦会议之后,“握手”倒真的成了中美关系的象征性词汇。

——熊向晖《关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传闻》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972年2月21日,在为到访的美国总统举办的欢迎宴会上,周恩来与尼克松相互敬酒。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关系史上重要的一页。它标志着中美在对抗20多年之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真正的中美关系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于1979年的“破冰之旅”开始,通过访美,双方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达成共识,并认同邓小平提出的“中美关系有一个好的基础,就是两国在发展经济、维护经济利益方面有相互帮助的作用。中国市场毕竟还没有开发出来,美国利用中国市场还有很多事情能做”。

(4)综上所述,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中美关系时冷时热的症结所在。

2018-01-0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毛泽东的治国理念中,对外开放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且开放只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一边倒”的开放,一旦国家间关系出现变化时,就马上进行封闭和收缩。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局面就消失了。在“文革”期间,毛泽东甚至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名,把一切对外开放的交流活动都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划上等号,一度完全停止对外技术引进和资金交流。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

——摘编自卢昌军《邓小平与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2015年习近平主席出访活动一览表

时间国家和地区会议活动
2015年4月20日至24日巴基斯坦、
印度尼西亚
习近平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赴印度尼西亚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
2015年5月7日至12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习近平出席俄罗斯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
2015年7月8日至10日俄罗斯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
2015年9月22日至28日美国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改变了美国处理与欧洲关系的方式,为此也改变了欧洲国家处理相互关系的方式......它播下了制度的种子,逐渐将西欧连接在一起,建立了欧洲经济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和北约等机制,为弥合历史久远的分歧奠定了基础。”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纪念马歇尔计划讲话50周年时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马歇尔计划出笼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整理自“百度.百科”:“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2)综合材料一、二,从实质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观点的认识,结合所学举2例说明21世纪之交中国政府在外交领域为世界和平发展所作的贡献。
2017-09-0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以让诸日本。甲辰之役,日本与俄争我满洲,而以我国为战场,我反作壁上观,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甲寅之役,日、德构衅,以吾国山东为战场,一如日、俄故事,后幅文章,竞欲演亡韩之惨剧于吾中国。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也。
材料二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之役”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2)材料二中所说的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这份声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