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十九大以来,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向北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向南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携手,向西同中巴经济走廊联通,再向西同欧洲重振辉煌的梦想交汇,同时和非洲各国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这反映出我国外交
A.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B.多边外交得到不断发展深化
C.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D.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2020-11-12更新 | 578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972年,毛泽东明确指出:“来自美国方面的侵略,或者来自中国方面的侵略,这个问题比较小,也可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现在不存在我们两个国家互相打仗的问题。”该论断是基于
A.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B.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
C.全方位外交战略的提出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3 . 建国前30年,我国外交方式中体现得比较明显的是结盟外交、斗争外交和革命外交。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合作外交、融入外交与和平外交成为我国外交的三个关键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建国后主要矛盾的改变B.工作重心与外部环境的变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施D.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改善
4 .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2019-01-30更新 | 3432次组卷 | 76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第三中学2017年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论中国》一书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两只拳头出击”反美抗苏
D.奉行真正的不结盟
6 .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华盛顿邮报》对此评论说:“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这简直超出任何想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B.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遏制了苏联的霸权主义行为D.发展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罗斯福入主白宫伊始,中国人即倾注了对其新政的极大关切之情。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人们对大洋彼岸这一改革潮的反应之热烈,评论之广泛,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可以说是空前的。六七十年代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成果较为匮乏。八九十年代中国又出现研究罗斯福新政的“高潮期”。这些前人文字,虽不无可挑剔之处,但更多的仍是相当具有文献价值之作,其中有的还有相当可贵的学术和思想价值。

——摘编自杨玉圣《中国人的罗斯福新政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
8 .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特意请教法国著名作家马尔罗,希望获得更多毛泽东的印象,马尔罗说:“你将会晤的是一个命运奇特的人。”尼克松此举意在
A.打开中美两国民间交往的大门
B.实现中美两国建交的夙愿
C.通过中国推行美国的霸权主义
D.促成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9 . 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推进新兴区域合作的表现是
A.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B.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D.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17-08-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2月综合练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2016-11-27更新 | 443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5届山东乳山市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