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1977年8月23日,美国国务卿万斯在北京同中国外长黄华举行正式会谈。万斯代表美国政府声明,美国同台湾的防御条约即将“终止”,美国将从台湾撤走其全部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对上述会谈解读恰当的是
A.中美两国建交进程加快B.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C.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D.美苏冷战对峙的形势缓和
2 . 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中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美国转播要向中国政府申请且缴纳转播费。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  )
A.坚持强烈的主权至上原则B.仍具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
C.意在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
2021-09-08更新 | 620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美国在1969年7月宣布了一系列单方面主动议案,如取消不准美国人前往中国旅行的禁令,美国人可以携带一切美元的中国物品进入美国,准许某一限.量之内的美国货物输往中国。这些改变
A.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B.旨在向中国传递改善双方关系的愿望
C.推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轨道
D.主要受中苏关系恶化的影响
2021-05-30更新 | 331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1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4 . 1969年关于中苏冲突,基辛格申明,支持中国的领土争议诉求会导致美苏冲突……他拒斥了一些主张对华进行直接帮扶乃至军事协助的冒险建议。但他强调战略上倾向中国是可行且必要的。据此判断,美国当时的对华政策是
A.完全站在中国一边对抗苏联B.联合苏联共同遏制中国的发展
C.保持“中立”政策从中取利D.军事中立但开始调整对华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一张“两个辛丑年的对比”图片在互联网上热传。在1901年辛丑年,包括美国在内的列强强迫中国签下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在2021年辛丑年,中方在高层战略对话中正告美国:“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这种外交状况的变化
A.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B.实现了中国与美国外交的分庭抗礼
C.打破了美国称霸全球的局面D.重新构建了国际政治经济的新秩序
6 . 1972年2月26下午,周恩来陪尼克松夫妇游览风景秀丽的杭州西湖。次日,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下列不属于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内容的是
A.双方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双方共同反对霸权主义
C.美国承认海峡两岸一个中国D.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唯一合法政府
2021-04-11更新 | 565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1届高三仿真模拟(一)历史试题
7 . 2019年12月19日,“一带一路”巴黎论坛第三届会议正式举行,中国的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回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时代,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宗教、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

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又六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材料二 “近代丝绸之路”,既是任人宰割的悲剧,也是否极泰来,走向振兴的前奏。从空间看,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扩大了;从内容看,“西学东渐”是主线,但中国也在开放中艰难发展……晚清政府平定西北起义和新疆叛乱后,“丝绸之路”还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我们从晚清民国初大量的时人旅行记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驼队马帮活动频繁,都带有大量的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所达的更是商埠大开,口岸林立。……先有条约开埠,后有自开商埠。

——据王健《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转变及转变原因。
(2)对比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丝绸之路”贸易有何新特点?并谈谈当前我国该如何更好地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30年的战争,欧洲各国于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19世纪建立起来的维也纳体系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步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地方。一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国际联盟,但因排除美苏而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国家侵略活动使国际法遭到极大破坏。战后,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力量。国际法院也在荷兰海牙成立。同时,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国际人权、国际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纷纷问世。

——据杨泽伟著《国际法史论》

材料二   新中国自成立到1977年底,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总共不过31个。从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已多达236个,仅1978年到1988年就签署、生效了122个。1978年以后中国参加的多边条约,超出了外交、人道主义法、海事、航运、少数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章程等狭小范围。据统计,中国至今参加的多边条约既涉及联合国及其所有专门机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一般国际法,还涉及国际刑法、反对恐怖主义行为、毒品管制,以及某些建立国际组织的章程等。这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国际法律秩序。

——据饶戈平著《国际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以来国际法发展的突出特点,并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对世界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程度有何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9 . 20世纪80年代,中国一改过去只对外援助的做法,开始接受外来援助,来自世界银行、日本政府、西欧多边和双边的援助大量流入中国。据统计,六五计划期间,中国就得到了30-4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国内经济困难无力对外援助B.外交开始突破意识形态影响
C.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破产D.务实理性外交利于国内发展
10 . 阅读下表可知,某一阶段《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不同语态所占比例统计表
1960年1至3月1975年1至3月1985年1至3月
积极报道0(0%)2(2%)51(14%)
消极报道323(95%)81(87%)88(24%)
中性报道16(5%)10(11%)224(62%)
A.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B.国策调整促使对美认识趋向理性客观
C.国力增强促使外交政策显得更加成熟D.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