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在孟加拉国投资开设的制帽工厂,为当地村庄摘掉了贫穷的“帽子”;在德国杜伊斯堡,中欧班列仅在物流领域,就创造了超过6000个就业岗位。这表明
A.区域性贫困问题全面消除B.国际经济新秩序业已形成
C.合作发展可实现互利共赢D.世界多极化趋势越发明显
2021-11-13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2 . 下表所示为《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证》(单位:亿美元)。它反映了
年份2000年2006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中国对中亚出口额7.752.3165.3185.8213
中国对中亚进口额10.535135.8210.2246.4

A.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额呈上升趋势
B.“一带一路”主导的金融合作效果良好
C.上海合作组织倡导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
D.多边贸易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2021-10-26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与西欧实际上处于冷战状态。那时,中国仅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和瑞士建立了外交关系。英国虽于1950年初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直到1954年才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欧共体的成立,中国开始与西欧国家尝试接触。1964年中国与法国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建立,使中国与西欧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欧关系揭开了历史新篇章。许多西欧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1975年,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此中欧关系进入历史新阶段。

——摘编自张林初《中欧关系七十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来,中欧关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中欧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很多互利共赢的合作面。在处理与欧洲关系中中国越来越自信,中欧关系也越来越平等和成熟。改革开放之初欧洲确实方方面面都比我们要发达和先进,而现在中国在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并不都亚于欧洲。尤其是在电子化、网络化和数据化方面,中国也乘上了新一轮发展的直通车。

——据石晶《从两大阵营到全方位的合作伙伴中欧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治理之道》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欧关系的演变,并指出这一时期影响中欧关系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以来中欧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欧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其中“全方位”的含义是(     
A.全面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B.奉行不结盟的多边外交
C.联合美国抗衡苏联扩张D.发展南南合作,反对大国霸权
2021-08-21更新 | 293次组卷 | 15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6 . 如图为1950~197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数轴图。出现图中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D.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21-08-21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典型的多边外交的成就。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与当时世界上不同类型国家的代表打交道。当会议陷入僵局时,周恩来一方面同英、法外长直接交往、会谈:另一方面,努力争取苏、中、越三方达成一致,经过会上、会下的穿梭往来和艰巨的斗争,最后终于达成《关于在东埔寨和老杜停止放对行动达成协议的公报》。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不仅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还积极在会内、会外与亚非国家接触,消除隔阂,将交朋友的立足点放在亚非国家。

——摘编自谢益显《当代中国外交思想史》

材料二   1973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基辛格博士,他用赞赏的语气提出一年以前尼克松对中美相互接近所做出的解释。毛泽东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HAND-IN-HAND(手携手)。”基辛格表示:总统曾对主席说过,我们这样做是为了我们本身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对别的任何人表示善意。毛泽东认为基辛格讲的是“老实话”。

——摘编自宫力《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多边外交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多边外交的指导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能够“HANDINHAND"的原因,并说明推进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因素。
8 . 下图所示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统计。对该统计信息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A.和平与发展正式成为时代主题
B.中国与大多数欧洲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C.美国的霸主地位仍然十分稳固
D.亚非欧诸国助力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021-04-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瓮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

——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128日)

材料二   1996年和1997年,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先后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1998年的阿拉木图峰会中各国元首表示要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合作,从而拉开了上合组织的序幕。三年后“上海五国”升级为上海合作组织乃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事。在此过程中,中国政府提出“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目的。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浦东开发开放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2001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会议中,中国政府提出了怎样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其丰富的新型国家关系的核心是什么?并概括其在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方面的特征。
2021-03-01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七彩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64年联邦德国外交官和中国外交官在瑞士首次接触:20世纪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两国关系改善反映的实质是
A.冷战格局下国际关系的新变化B.西欧寻求进入中国市场
C.尼克松总统访华所带来的影响D.苏联对中国威胁被打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