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削弱,以往强硬的战略已难以奏效。出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考虑,美国开始进行有选择性的收缩。刚刚上台的尼克松提出了以“实力”“谈判”“伙伴关系”为核心的“尼克松主义”。“尼克松主义”的成功实施,即使美国改善了与西欧、日本的关系,又使美国在亚洲实现了战略收缩,采用以越制越的方式,设法使美国从越南战争的泥潭中抽出脚,从而使美国在均势外交的前提下,维持霸主地位。

——摘编自《美国尼克松政府时期“遏制战略”研究》

材料二:尼克松在与共产主义中国的相处中,采用了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外交思想。因为,在他看来,美国对亚洲采取的任何政策,都必须刻不容缓的抓住中国。长远来看,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人口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尼克松以现实的眼光,清醒地看到美国多年来对中国所执行的“遏制和孤立”政策,似乎毫无效果而濒临失败。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不应错过中苏关系决裂的这个大好时机来表达内心对中国的尴尬向往。

——摘编自陈俊杰《尼克松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三: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对外政策呈现出下列特征: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

——摘编自(美)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对外政策做出的调整,并分析这种调整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外政策呈现这两个特征的原因。
2023-08-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6月底,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公开宣布“一边倒”。需要指出的是,客观形成的“一边倒”格局,不仅是新中国政策选择的结果,也是外部世界对中国革命作出反应的结果。实行“一边倒”是新中国外交迈出的第一步。总的来看,这个决策是成功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这一格局下,中国政府所寻求的主要外交目标基本都达到了。

——摘编自章百家《从“一边倒”到“全方位”——对50年来中国外交格局演进的思考》

材料二:1953年元旦的《人民日报》社论提出了全国人民的三项伟大任务:第一,继续加强抗美援朝斗争;第二,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此时,中国已经具备了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的国内条件,还需要争取的就是有利的国际条件,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

——摘编自刘磊《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

材料三:上世纪70年代,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呈现出“苏攻美守”的基本态势。苏联不仅支持越南在1978年底侵略柬埔寨,对中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而且在1979年底亲自出兵阿富汗,推行“南下战略”,企图从印度洋侧翼包抄欧洲。苏联的政策同时将中美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一方面,美国新现实主义理论开始对美国外交发挥更大作用,强调美国不仅要有强势的领导人,强大的国力,更要依赖通过扩大联盟体系和稳定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来维护美国的西方世界霸主地位。另一方面,中国要开始改革开放就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条件和国际环境。

——摘编自倪世雄《中美关系70年: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形成的背景及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争取“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而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2023-04-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得到亚非拉国家的认可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日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这从侧面说明了(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两极格局走向解体
C.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D.中美分歧已然消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与西欧实际上处于冷战状态。那时,中国仅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和瑞士建立了外交关系。英国虽于1950年初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直到1954年才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欧共体的成立,中国开始与西欧国家尝试接触。1964年中国与法国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建立,使中国与西欧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欧关系揭开了历史新篇章。许多西欧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1975年,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此中欧关系进入历史新阶段。

——摘编自张林初《中欧关系七十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来,中欧关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中欧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很多互利共赢的合作方面。在处理与欧洲关系中中国越来越自信,中欧关系也越来越平等和成熟。改革开放之初,欧洲确实方方面面都比我们要发达和先进,而现在中国在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并不都亚于欧洲。尤其是在电子化、网络化和数据化方面,中国也乘上了新一轮发展的直通车。

——摘编自石晶《从两大阵营到全方位的合作伙伴——中欧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治理之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欧关系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以来中欧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022-12-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中国围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材料反映的是(     
A.中日邦交正常化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国参加万隆会议D.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苏冷战的40多年时间里,美苏双方在局部问题上曾寻求过妥协与合作并达成某些协议,双方关系也曾出现过缓和,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改变美苏关系以对抗为主的特征。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主要由于苏联对内和对外政策的变化,美苏在国家利益方面的冲突大大减少,双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也逐渐减弱,这一切导致了美苏关系的重大变化。

——摘编自倪孝铨《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合作》

材料二   20世纪5060年代的主要特征是美国一步步更深地卷入东亚事务,最终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而难以自拔;自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则不得不在东亚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从旷日持久的越战中脱身,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并最终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政治、经济、安全、军事等各个方面又开始积极介入东亚,确保并不断扩大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和影响。

——摘编自赵学功《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影响美苏关系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征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8 . 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这说明中国
A.开始结束屈辱外交B.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注重睦邻友好关系D.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2022-02-23更新 | 107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9 . 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2022-02-17更新 | 661次组卷 | 99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国更应该带头做国际法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遵信守诺,不搞例外主义,不搞双重标准,也不能歪曲国际法,以法治之名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国际和平稳定。”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该
A.坚定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B.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C.践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为国际法发展提供更多中国方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