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在美国拍摄的电影中,1952年的《撤离地狱》中把解放军描写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1962年的《诺博士》中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争的中国人形象,而在2009年拍摄的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中,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避难所。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
A.美国国内文化不受政府控制B.中美间的相互交流得到发展
C.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对立激烈D.中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110日,中国派陆征祥、顾维钧等赴欧参加巴黎和会。抵达巴黎之后,顾维钧立即展开对国联的研究,并参与国联盟约的起草和完善工作。中国人民和政府对于中国加入国际联盟给予极大支持。根据国际联盟条约规定,虽然中国未签对德和约,不能立即加入国联,然中国若签对奥和约,仍能成为国联成员。北京政府对此十分重视,910日,我国签订对奥和约,1920110日,凡尔赛条约生效,中国成为国联创始会员国之一。中国寄望国联来维护弱小国家安全,期盼它成为国际正义的主持者。

——摘编自周乾、陈积敏《论北京政府时期中国对国际联盟成立的认识和参与》

材料二   197110月第26届联大上,以76票赞成,36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法权利。基辛格在回忆录中作了这样描述:“问题的实质在于,友好国家改变了立场。它们当中很多国家长期以来感到苦恼,一方面它们不愿同我们对立;另一方面讨好强大的中国又对它们有利。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时,他们害怕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我们的某种惩罚,现在我们戏剧性地要跟中国和解,他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

——摘编自连海山《中国重返联合国纪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政府加入国联的原因和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两次加入国际组织的相似影响。
2021-04-07更新 | 23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领导人对于新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周边环境和国内问题有着明确清醒的认识。毛泽东陆续提出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三条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这是历史上第一位美国国家元首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前往机场欢迎。周总理说:您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与我握手。尼克松说: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刘新生主编《新中国重大外交事件纪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提出“三条方针”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给合所学知识,解释“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的含义,并分析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30年的战争,欧洲各国于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19世纪建立起来的维也纳体系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步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地方。一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国际联盟,但因排除美苏而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国家侵略活动使国际法遭到极大破坏。战后,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力量。国际法院也在荷兰海牙成立。同时,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国际人权、国际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纷纷问世。

——据杨泽伟著《国际法史论》

材料二   新中国自成立到1977年底,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总共不过31个。从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已多达236个,仅1978年到1988年就签署、生效了122个。1978年以后中国参加的多边条约,超出了外交、人道主义法、海事、航运、少数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章程等狭小范围。据统计,中国至今参加的多边条约既涉及联合国及其所有专门机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一般国际法,还涉及国际刑法、反对恐怖主义行为、毒品管制,以及某些建立国际组织的章程等。这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国际法律秩序。

——据饶戈平著《国际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以来国际法发展的突出特点,并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对世界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程度有何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5 . (新中国成立之后)几十年里,美国对华战略先后经历了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建交后的“接触战略”和新全球化时期的“纳入战略”。新中国相应的应对举措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成立亚投行B.一边倒;“一条线、一大片”;改革开放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加入世贸组织;开展全方位外交D.抗美援朝;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带一路”战略
6 . 1972年,中共中央批准恢复华侨旅行社总社,成立华侨问讯处,处理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来信来访、查找亲人等事宜,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来到中国参观和探亲。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
A.左倾错误思想逐渐消除B.海外华侨支持对外开放
C.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改善D.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021-03-11更新 | 501次组卷 | 10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7 .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和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老挝、缅甸等国家保持了紧密的友好合作关系,与南部和东盟十国、西部和中亚五国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也得到了全面深化的发展。由此可见,新时期我国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倡导并建立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C.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8 . 如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示意图。引发1976年与我国建交国家增加到111个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C.中日邦交正常化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 . 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中国经历了从被动应付、一般性参与、主动参与到主导参与的过程,下列属于“主导参与”的表现有
A.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B.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D.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
10 . 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2l世纪初我国的重大事件。它们可以用来说明我国
A.坚持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B.在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巨大
C.成为国际经济体系主导国D.积极地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