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对外商战”和“对内振商”的内外夹击下,商人主导了1904~1911年间的“收回利权运动”和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1910年,日本和美国的实业团主动向中国商会提出访华要求,并经中国商会的邀请来华访问。1915年,中国实业团开始了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实业界人士为主、有组织的走出国门的民间经济外交活动。北洋政府认为中国实业团访美“虽系国家交际上应有之酬酢,亦国民外交上难得之遭逢。”在抵制“二十一条”活动中,商人团体上书北京政府,宣布“举国商民誓不承认”。巴黎和会期间,民间经济外交迫使中国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基于主动参与外交的价值认同,上海成立了“中华民国全国各界联合会”。

——摘编自于文浩《近代中国民间经济外交观念的发展演变及特征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封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简称贸促会)于1952年5月应运而生。1956年4月,国际商会亚洲与远东事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会议委员会邀请了台湾商会代表,贸促会副秘书长舒自清向会议提出抗议,并且决定不参加会议。至六十年代中期,中国贸促会已同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以及亚非等国建立和发展了民间贸易联系,同意大利、智利、奥地利的有关组织相互在对方首都都设立了商务代表处。与此同时,中国贸促会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商会或工商会,同已与中国建交各国的贸易团体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商会“继续为国家的外交、外经贸战略服务”。

——摘编自成亚曼《新中国商会外交的特点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至民国初年民间经济外交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民国初年的民间经济外交相比,新中国成立后商会外交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3 .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形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该外交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
A.推动日内瓦会议达成了共识
B.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4 . 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2018-06-10更新 | 5108次组卷 | 89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2018-06-09更新 | 10852次组卷 | 118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仿真卷历史试题
6 .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而印度独立后,尼赫鲁为让印度“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为其确定了不结盟政策。以下对于中印两国建国初的这两种选择叙述正确的是
A.地缘因素影响了外交抉择
B.中国主要依据了意识形态
C.印度基本上没有外交偏向
D.冷战并未波及印度等国家
2018-06-07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历史
7 . 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只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D.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2018-05-18更新 | 399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18-2019学年高一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历史
8 . 1950年—1956年,中国出口总额由5.5亿美元上升到16.5亿美元,进口总额由5.8亿美元上升到15.6亿美元。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
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9 . 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说明(        
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D.中苏国家利益的差异
10 . 我国在中美关系上一贯主张:“中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一些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中国对解决中美间分歧的态度是真诚的、积极的,但也是讲原则的,任何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和尊严的做法,我们都是不能接受的。”这段话主要强调
A.中国不谋求霸权,也不与任何国家结盟
B.中美两国之间没有利害冲突
C.我国主张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我国政府坚持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中美关系
2018-04-10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应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