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0 道试题
1 . 实践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且对于指导相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超越了意识形态对国际关系的影响B.打破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秩序的局面
C.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D.改变了中国在国际关系上的孤立处境
2 . 新中国成立初期,除政府间高层互访和参加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外,中国还邀请一些国家的民间团体、新闻工作者、友好人士等来华参观访问。此举意在
A.履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B.塑造良好国际形象
C.与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D.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3 . 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解决中印关系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之后受到亚非各国人民的普遍赞同,同时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好评,被称为“亚洲的宪章”。“五项原则”有如此反响缘于(  )
A.新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成熟B.中印之间的问题具有代表性
C.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及价值取向D.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发展变化
2022-06-26更新 | 1573次组卷 | 16卷引用:专题04中西方的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
4 . 1952年7月17日,国际奥委会经表决通过了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员参加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的决议。当7月19日我国收到邀请电时,距离开幕式仅几个小时,周恩来总理却说:“一定要去!”作出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
A.彰显奥运体育精神B.推行务实外交政策
C.突破西方经济封锁D.拓展对外活动空间
2022-06-26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分层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5 .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成就
(1)中国首先与________建交,接着与________、朝鲜、________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中苏两国签署了《________》。(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与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塔、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国建交(成立一周年,中国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候,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再次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补充:背景:同邻近国家和新型的民族独立国家友好交往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________国际会议
【主题:印度支那问题】

(4)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参加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提出“________”方针,为进一步开展与亚非国家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

(5)1956年,中国与挪威、________、阿富汗、尼泊尔、________、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________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2022-06-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前案)
6 .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基础:________、互利、互相尊重________________完整
2022-06-1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前案)
7 .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前提:________成立
2022-06-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前案)
8 . 学思之窗

阅读以上数据,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之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一方面是晚清王朝死守“闭关锁国”政策的恶果,另一方面也迫使中国由“朝贡体系”向“条约体系”转变,中国外交体制开始了近代化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近代中国逐渐调整、变通、改革传统外交观念,接受、适应与运用西欧国际观的历史变迁过程。在这一转变中,一方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加深,民族危机愈发严重;另一方面,随着“朝贡体系”瓦解,清政府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往逐渐频繁,对外认识也愈发加深,外交观念亦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外交政策更加务实,乃至出现了专职的外交机构,这一切都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

——摘编自王琦 李翔《晚清中国外交体制变化发展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里,为应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威胁,中国政府及时宣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通过与苏联的结盟和争取广大“中间地带”来维护新中国政权的政治安全,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建交过程中把“一个中国”原则作为基本前提和国际合作的政治基础。1979年以来,中国外交任务转变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此,中国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关系。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由之前的侧重政治上的互利变为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把维护国家利益作为维护国际利益的前提和首要任务。为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确定了“大融入”的战略取向,把“入关”和“入世”作为最重要的外交任务之一。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中国外交开始注重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球治理平衡相结合。

——摘编自郭树勇《试论7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外交由“朝贡体系”向“条约体系”转变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与1979年以来外交重点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年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产生的重要作用。
10 . 如表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单位:个)。据此可知,该时期
地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
亚洲113
欧洲114
非洲1419
美洲113
大洋洲5
合计1764

A.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开始破产
C.中美建交推动了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
D.中国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2022-05-28更新 | 379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8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分析与预测(全国通用)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