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1 道试题
1 . 至1951年5月,与新中国建立的19个国家主要是欧亚人民民主国家;1954年9月至1956年,揶威等11国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一现象
A.为中国打开了世界市场B.归功于外交政策的调整
C.开创了外交领域新局面D.使中国冲破了两极格局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至朝鲜战争结束,中国政府严格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朝鲜践争结束后,出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国际局势的缓和,中国提出外交方面要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新中国国内政治氛围的“左”转和中苏关系的破裂,转向依靠美苏之间的“中间地带”政策。虽然经历了变化,大体来说,中国的外交政策并没有突破“一边倒”战略,只是在中苏同盟基础上进行有限调整,直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才逐渐转向“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

——摘编自陈少铭《ニ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材料二 为了阻挠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对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政策主要有“中立”政策、“暂缓讨论”政策、“重要问题”政策、“双重代表权”政策、“逆重要问题”方案等。在1970年第25届联大上,美国改行“重要问题”策略是因为“非洲和亚洲几十个新国家加入联合国,赞成北京的国家一年比一年多了”,美国不得不“退而从程序上保卫台湾的地位”。在1971年第26届大会议上,美国提出的“逆重要问题”方案,即去除“中华民国的代表”属于重要问题遭到否决,台湾黯然退出了联合国。至此,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最终得到圆满解决。

——摘编自章毅君《美国对华政策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1949~1971)》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外交进行的调整。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和意义。
2021-01-2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成立初期,考虑到当时国际关系的复杂性,特别是旧政权驻外大使不可能服务于新政权这一实际情况,中央根据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外交的指示精神,迅速调集一批人员,出任新中国首批驻外大使。这体现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
4 . 下面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面的总结。其中空白处应为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睦邻友好的外交方针
C.中国突破美国的外交孤立D.负责任大国的外交意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恶劣的国际形势,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但又希望推进世界和平事业,维护周边安全,尽快融入国际社会。1954年,中国首先从发展与印度、缅甸的关系中实现突破,周恩来总理同印度和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发展两国关系,为中国解决与印度棘手的边界问题、与缅甸的国民党残余部队留缅等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成为冷战初期一道缓和的风景线。中国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精神产品,从双边关系范围扩大到多边关系范围,载入中国与一百多个国家的双边条约之中,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摘编自郭树勇《试论7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并概括其成就。
6 . 1954年以后,周边国家政府对中国的疑惧心理明显减少,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迅速增加,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的政策开始被冲破。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提出了
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一边倒”的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求同存异”的主张
7 . 1954年中缅印三国倡导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原则最初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与支持,但目前已经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该原则对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益经验是
A.通过双边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B.消除掉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
C.重视强化已有的地缘性区域关系D.努力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
8 . 百年来中美关系中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那就是中美两国不是简单的双边关系,而是总有第三国在影响中美关系,以二战为界,前半段是        ,后半段是        。两条横线上分别应填入
A.日本苏联B.英国苏联C.德国法国D.英国法国
9 . 邓小平在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说,它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也适用于全世界,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为左邻右舍服务。“它”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不结盟政策
C.“一国两制”方针D.一边倒的方针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2月,周恩来与印度代表团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同两国总理尼赫鲁、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进大会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

——摘编自邻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同点。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