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
2021-02-02更新 | 407次组卷 | 47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A)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面对帝国主义在中国拥有的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行权,中国政府也宣布收回……为了维护周边安全,尽快融入国际社会,1953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进行谈判,妥善地解决了中印两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推动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表

时间

建交国家数量

1971年之前

64国(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阿尔及利亚等国)

1972

新增18国(日本、英国、联邦德国、澳大利亚等国)

1979

119个国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在70年代出现建交高潮的主要因素。
3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19-01-30更新 | 1277次组卷 | 23卷引用:内蒙古开鲁县蒙古族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练习卷(一)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成立伊始,用“帝国主义附庸”、“资本主义国家”定义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国家。1954年夏,中国领导人开始称呼这些国家“东方国家”、“独立自主国家”、“中间国家”。这些称呼的变化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愿望
B.放弃了“一边倒”外交原则
C.试图改善对外交往的环境
D.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019-05-12更新 | 564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建立后,帝国主义仍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想钻进来”。为了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毛泽东提出了
A.“求同存异”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
6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其重要意义在于(     
A.冲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B.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加强了中国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联系
D.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7 . 我国现在正在全面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古人也认为“君子和而不同”。新中国建立初期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8 . 1950年初,丹麦、芬兰、瑞典和瑞士相继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谈判,他们断绝与蒋介石集团的外交关系。于是,我国相继与该四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体现了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
9 . 新中国成立后,最先照会中国政府并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是
A.英国B.苏联C.法国D.印度
2022-04-1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更多的国家,让新中国摆脱了被孤立的状态,改变了周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敌对立场。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B.使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社会制度趋同
C.淡化了与周边国家的意识形态分歧
D.使周边国家不再对中国敌视和封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