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以下两张图,从图一发展到图二,反映了中俄(苏)之间。
A.由关系恶化到关系友好
B.由不平等关系到平等关系
C.由友好结盟到不结盟
D.由军事互助到经济合作

2 .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图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握手。

(1)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怎样?

图2:20世纪70年代“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2)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图3:2000年9月,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

(3)图3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018-01-1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二 1951年6月18日,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一幅周恩来的照片(见图1),标题是《共产主义分子周恩来》,并写道“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再次刊登了周恩来的照片(见图2),并在图片的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材料三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周恩来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同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受到周恩来的热情欢迎。后来,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岳麓版、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


(1)简要分析材料一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图2中“中国人来了”的最主要依据。
(3)材料三反映了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什么?周恩来和尼克松“历史性的握手”有哪些影响?
2018-01-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连城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图片对历史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从1951年到1975年,六次将周恩来的照片登上封面。阅读下列图片及提示:

请回答:

(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周刊认为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原因。

(2)图2中,周恩来为解决“战争与和平”问题,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哪一次重要国际会议?有何意义?

(3)根据图3分析“中国人来了”的含义。

(4)根据图4分析“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时代》周刊对周恩来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谈谈我们在使用图片作为历史研究资料时应注意什么?

2018-01-2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同步练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条约的内容,两国的设想并不相同。斯大林希望与新中国结盟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不致破坏雅尔塔体系及损害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而毛泽东考虑的则是如何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低息货款,但却提出从1950年到1963年的14年里,中国必须把它所有过剩的工业原料统统卖给苏联,而不得卖给第三国。苏联坚持在帮助中国建立航空、造船、石油、育色金属等工业方面要实行合管。苏联坚持不允许第三国资本和人员以任何方式参预东北和新疆的任何机构以及经营性活动。对于苏联的上述行为,毛泽东极端反感。但由于中苏两国强弱悬殊和中国处于受援国地位的现实状况,不论毛泽东与周恩来如何努力,中国都不可能争取到真正的平等。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握手”

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材料二的图片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重大事件。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那些力量“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2017-03-19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 “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谈尊重各圆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图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谊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结合国际背景指出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表现。
(3)“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国际形势和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4)请列举两个实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 . 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中美关系发展趋势图,下列对a、b、c、d四段关系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段是由于美国长期坚持独立的侵华政策
B.b段是由于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和“铁幕”演说
C.c段是由于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孤立政策
D.d段是由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中日关系的推动
8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的发展情况。假如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黑色粗箭头代表外交事业发展的总方向。关于对这幅图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 F1可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典型代表
② F2可用“美国敌视新中国”作为典型代表
③从图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领域遇到的阻力和动力是相等的
④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外交领域遭遇重重阻力,但总趋势却是前进的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9 . 小明有一天在家里的书柜里发现了一张《大公报》的残片,如下图,上方出版时间仅剩月份和日期能看清楚,而年份则残缺,请你推断该报纸残片大概出版于那个时间段
A.20世纪五十年代初B.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
C.20世纪六十年代D.20世纪七十年代
2016-11-21更新 | 6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B.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C.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D.周恩来访问印度
材料二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三

请回答:
(1)对材料一中的历史事件进行先后时间顺序排列,并指出该材料反映出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什么是用“恢复”这个提法?哪些因素使中国得以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材料三中图A的结果怎样?有什么意义?中国政府向美国表明的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是什么?图A与图B之间有什么关系?
(4)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主要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哪方面的成就?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重要外交活动?
2016-11-18更新 | 1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