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交,这一事件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被舆论称为“外交核爆炸”。法国成为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成为当时唯一能与中美苏三大国同时对话的国家,外交空间顿时豁然开朗。下列对此解读确的是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出现裂痕
B.彰显中法两国外交独立自主特性
C.推动了新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D.促进了西欧国家进一步走向联合
2 . “60年来,它不仅在中国、印度、缅甸生根发芽、深入人心,而且走向亚洲、走向世界,……如果它在所有国家相互关系中获得认可,那么世界就几乎不会有任何冲突和战争”。材料中的“它” 最有可能是指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日内瓦协议
C.“求同存异”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 某学者在其著作中说,新中国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意在解决印度支那和朝鲜半岛问题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C.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D.改变了新中国外交孤立的状态
4 . 下列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错误的是
A.是在“一边倒”方针的指导下提出的
B.是我国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保证
C.体现了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的良好愿望
D.蕴含了新中国建立“和谐世界”的设想
5 . “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鼓励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互相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文中'的提出(       )
A.表明中苏关系出现重大转折B.表明中国外交出现明显转折
C.促成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说明中苏关系出现严重恶化
6 . 毛泽东在1960年的一次讲话中说“和平共处是没用的”,至少,我们“和帝国主义没有和平共处,只有冷战共处。”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在“冷战”的环境下无法推行
B.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交往
C.为适应阶级斗争需要而被抛弃
D.受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重干扰
2017-12-04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情况。表中内容反映了
阶段时间人数
第一阶段1950~1953年1708名
第二阶段1954~1956年5853名
第三阶段1957~1958年1654名
第四阶段1959~1965年很少

A.文化交流受国家关系影响
B.教育受制于两极格局
C.苏联支持新中国经济建设
D.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9 . 2017年夏,中印在西藏洞朗地区发生对峙。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不结盟原则
10 . 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国互换代办,1954年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这种“半外交关系”在当时有助于
A.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B.改变半殖民地地位
C.防范来自苏联的威胁D.实施一边倒的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