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材料说明新中国
A.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带来的不利影响B.并未受“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束缚
C.已经出现“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D.初期外交“一边倒”的说法需完善
2 .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
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 有学者说:“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它”是指
A.“另起炉灶”政策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4 . 《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A.“另起炉灶”
B.不结盟
C.“一边倒”
D.“一大片”
5 .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提出和奉行
A.“另起炉灶”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一边倒”
D.独立自主的原则
2017-11-1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华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对建国初期《人民日报》中有关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进行计量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分析新中国外交方针的确立与调整。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材料“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年和1952年,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不断下降,到60年代,该词汇数量上下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从1950年到1956年,“独立自主”一词的使用频率呈现出一个“V”字的形态,1950年到1953年之间呈下降趋势,1953年至1956年之间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1950年“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达到了高点,到了1953年至1956年,该词汇的使用频率大幅度减少,而且呈现稳定的趋势。

——摘编自张颖、潘敬国《对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方针变化的计量分析》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关键词汇的使用频率的变化进行说明并提出合理的解释,将答案按序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关键词频率变化合理解释
“一边倒”1949年的使用频率最高
50年代后使用频率不断下降
“独立自主”中苏同盟关系确立;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与西方关系降到冰点。
中国外交走出国门,呈现新的姿态;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核心内容;“一边倒”不是无条件地倒向苏联。
“帝国主义”1950年使用频率达到了高点
1953~1956年使用频率大幅减少

7 . 新中国实行各版本护照,1950、1953、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1975版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有80%是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71、75年代版本的中法英文对照是中美建交的结果
B.修改内容是为了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C.护照的演变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因私护照增多,推动我国加入了WTO
2017-10-10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姜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自2013年3月至今,习近平主席的足迹遍及美、俄、欧等大国,东南亚、中亚等周边国家,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如果说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协调,体现了中国国际身份的新调整,对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密集访问,则强调了中国自成立以来即一直恪守的原则与立场。这里的“原则与立场”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D.“一边倒”
9 . “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此思想指导下所实施的外交政策或原则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使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C.确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0 .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提出
D.参加日内瓦会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