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世界局势的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月4日下午,十几个学校的学生近3000人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6月3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6月28日和会对德和约签字,中国代表团拒绝出席此次全体会议,没有在该项和约上签字!

——金冲及《二十世纪史纲》


(1)材料一所记述的事件是        ,从材料一中归纳能够反映中国人坚决拒绝屈辱外交的具体史实。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一贯坚持的外交方针,指出其出台时国际关系的特点。

材料三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60年代末,中国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几乎不参加任何国际组织。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直到80年代,中国对国际社会只是谨慎和有限的参与。而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国际社会态度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国内外因素。
2020-05-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句话的含义被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和平共处”
2019-08-24更新 | 284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中法两国都经历了对发展模式的探索,双方的握手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中法建交大事记

第一阶段1949年由于中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和支持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法国当时拒绝承认中国。
1950年法国派兵参加了朝鲜战争,同中国军队面对面地站在了朝鲜战场上。
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法国总理兼外长孟戴斯·弗朗斯会见了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总理。这是中法两国总理的首次会晤。
第二阶段1957年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以私人身份对中国进行了访问。毛泽东在接见富尔时,引用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阐述了中法关系的利害。
1963年富尔再次访华。这是他代表戴高乐总统进行的一次重要访问。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又分别同他进行了六次认真、坦诚的实质性会谈。富尔回到巴黎后,为保密起见,法方更换谈判代表继续同中国秘密谈判。
1964年1月27日,中法双方同时发表建交公报。1月31日,戴高乐总统举行记者招待会,正式宣布承认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2月23日,中法两国使馆的临时代办同时到达驻在国首都。

(1)依据材料,分别概括两个阶段中法关系的状态。结合所学,分析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袁讲话:“中法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随波逐流,不随风起舞,积极倡导和致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结合所学,分别列举中、法两国“致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所做的努力。

2018-02-1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