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其意在强调(     
A.加强对外经济交流B.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重要性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推动与西方建立广泛的外交关系
2 . 1954年8月,周恩来就改善中英关系指出:“在政治上是和平,在经济上是贸易·····我们可以根据这两条和一些西方国家结成统一战线。”对其解读正确的是,当时中国
A.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B.希望与西方国家政治联盟
C.外交政策实现了根本性转变D.已缓和同西方之间的矛盾
3 . 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此表反映出当时新中国
A.外交发展面临一些困境B.深受两极格局对峙影响
C.贯彻“一边倒”外交方针D.外交方针遭到西方抵制
2021-01-2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革命胜利前夕,中共中央制定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 三大外交政策。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一再强调,新中国是一个充分享有独立、自由的主权国 家,作为国际社会中的平等一员,它与任何国家的关系必须以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为基础。为此,中国坚决要求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彻底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拒绝承 认国民党政府与外国的外交关系。

——摘编自于化民《“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在外交上突出表现为参与国际机制。在 这一过程中,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主权平等原则,根据国情自主决定参与融入的领域和速度,始终反对任何国际组织或国家利用国际机制干预中国内政,也反对干涉其他国家内政。 如中国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秉持着“开展维和行动需要当事国或当事方的同意”的原则。 中国政府基于一个中国的原则,根据有关国际组织的性质、章程和实际情况,以所能同意和 接受的方式对台湾的加入问题做出安排,坚决反对一些国家提出的台湾当局加入联合国的 图谋。中国不参加任何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双边或多边国际组织,中国参与与推动形成的 国际机制都属开放、不针对第三方的。中国通过拓宽多边外交,加入国际组织,促使中国经 济和社会得以高速发展,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摘编自张清敏《冷战后中国参与多边外交的特点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参与国际机制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的三次建交高峰。如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源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启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改变的外交方针及其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并列举出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时的两项重大外交活动。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0-01-1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2年,周恩来深入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外交工作经验,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其中,“同我国已建交的东南亚国家,过去是殖民地,现在由当地资产阶级来统治。”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原则D.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2019-11-19更新 | 749次组卷 | 28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北师大遵义附属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近现代中国外交反映了国运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六款……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至应享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

材料二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王绍坊《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多边外交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50年代初步亮相国际舞台,艰难打开局面;70年代出现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外交出现了新局面。……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积极、建设性参与了朝核、伊朗核、缅甸、伊拉克、阿富汗等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为共同应对新威胁、新挑战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在各种多边外交平台坚持原则,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谈判与制定,努力维护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切身利益;积极推动区域合作机制开展务实合作。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分析此条款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基本方针?
(3)依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2019-01-1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都匀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针对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对立斗争的国际形势,我国采取了独具特色的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这实质上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征
A.尽快获取国际承认
B.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反对霸权主义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9 . 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2018-06-10更新 | 5102次组卷 | 89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初期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含义是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扫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C.在外交上坚决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提出了“求同存异”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