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20 世纪 60 年代,中法角色类似: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1964 年中法建交。可见中法建交最重要的政治基础是
A.都奉行独立自主政策B.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都希望挑战美苏霸权D.当时两国价值观念相同
2 . 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平举行盛大入城仪式时,毛泽东命令:“入城部队必须经过东郊民巷。”这一“命令”
A.昭示着反帝反封建取得了完全胜利B.旨在树立中国政府的反帝形象
C.反映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D.表明我党否定列强特权的立场
3 . “号外”是报刊为迅速及时地向读者报道发生的重大新闻和特殊事件而临时编印的报纸特刊,具有鲜明的及时性。下面是1950年2月15日《新华日报》所编印的号外。据此“号外”可知,当时中国外交
A.明确了与英美等国家的对抗B.开始确立了“一边倒”政策
C.冲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D.旨在保证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4 . 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
A.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B.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
C.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
D.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中的数量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表
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
建交国家数109100

A.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打破了西方的封锁政策
D.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就
6 . 如图为中国驻法国使馆额收藏品--1964年1月28日的法国《世界报》,它刊登了中法建交公报。中法建交体现了

A.中国已打破长期的外交僵局
B.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两大阵营之间展开激烈斗争
D.两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7 . 1950年—1956年,中国出口总额由5.5亿美元上升到16.5亿美元,进口总额由5.8亿美元上升到15.6亿美元。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
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8 . 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B.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C.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D.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9 . 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
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
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
10 . 1952年9月,“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的外国留学生有77人,其中东欧社会主义诸国44人,朝鲜29人,蒙古4人。这说明当时的外国人来华留学(  )
A.是相邻国家间的教育交流B.突出鲜明的睦邻友好关系
C.带有浓厚的“冷战”色彩D.体现出世界对汉语的青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