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情况。表中内容反映了
阶段时间人数
第一阶段1950~1953年1708名
第二阶段1954~1956年5853名
第三阶段1957~1958年1654名
第四阶段1959~1965年很少

A.文化交流受国家关系影响
B.教育受制于两极格局
C.苏联支持新中国经济建设
D.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2 .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这一“原则”后来发展成为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3 . 1952年底,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为19.41亿美元,其中与苏联、东欧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81.26%-这一成绩表明
A.新中国经济恢复的任务已完成
B.经济领域“左”倾思想的发展
C.我国初步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新中国“一边倒”政策取得成效
4 . 毛泽东曾指出:“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是一种错误的想法。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曾大规模接受苏联的经济援助。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紧张、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也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不断扩大援助规模。下列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成就主要得益于苏联的援助
B.新中国的对外援助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困难
C.新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受到国内外形势的影响
D.苏联的援助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
5 . “不结盟”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尼赫鲁将一年前中国总理周恩来为处理中印两国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在1954年提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不结盟运动有间接影响
C.中、印都参加了不结盟运动,同是缔约国
D.不结盟运动主张国与国之间不要结盟
2017-10-2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6 . 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胡志明所说的这次会议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D.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7 . 新中国60年代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曾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政策,即是对帝国主义要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要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要少一点,此政策在当时被毛泽东认为是修正主义而遭受批判,这说明当时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得到实践
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
C.党内外交政策开始出现严重分歧
D.外交政策受到极左思潮影响
8 . 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联苏抗美;20世纪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20世纪70年代联美抗苏;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俄两国“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外交理念;2011年中美确定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表明
①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根据国际形势和自身利益的变化进行调整
②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③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④合作取代对抗是中国与美苏(俄)关系发展的方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9 . 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求同存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