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1956~1958年,中国艺术团曾经两次访问南美洲的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国,通过演出、座谈、访问等活动表达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友好、和平相处的愿望。同时,中国也邀请拉美国家相关人士来中国访问考察。中国此举(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拓展了民间外交的新空间
C.彻底打破了美国的封锁和孤立D.旨在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
2022-08-17更新 | 1466次组卷 | 18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949年,毛泽东强调,“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1957年,毛泽东又宣布,“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据此可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有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
C.因实际的需要而随意改变D.意识形态大于国家利益
3 . 1949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关系的工作指示,暂行规定: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等机关不予承认,其所属人员予以保护。但对美国武官,则应派兵监视。对苏联使领馆及所属人员,对待他们的态度亦应根本上不同。这反映了
A.国家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党处理外交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C.政府保持对外关系的延续性D.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国际局势
4 . 下图为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外长致各国使节的公函,在该公函中有周恩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是需要的”文字。这体现了新中国
A.决定与各国建立平等外交关系B.打破了美国的包围和封锁政策
C.积极与世界各国结成友好同盟D.得到西方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由于共产国际和苏共在国际共产主义中的地位,苏联与中共结盟是一种“逻辑的延伸”,是“预先注定”的。按照这样的推定,中苏结盟       (       )
A.源于对斯大林模式的认可B.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
C.主要源于意识形态的考量D.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
2019-12-27更新 | 63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2年,周恩来深入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外交工作经验,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其中,“同我国已建交的东南亚国家,过去是殖民地,现在由当地资产阶级来统治。”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原则D.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2019-11-19更新 | 749次组卷 | 28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被外国记者问起该如何处理国民党政府与世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时说:“国民党这个家当的不怎么样,烧的饭人民群众不爱吃呀!我们得另起炉灶。”毛泽东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外交
B.拒绝与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断绝与帝国主义国家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
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8 . 新中国成立伊始,用“帝国主义附庸”、“资本主义国家”定义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国家。1954年夏,中国领导人开始称呼这些国家“东方国家”、“独立自主国家”、“中间国家”。这些称呼的变化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愿望
B.放弃了“一边倒”外交原则
C.试图改善对外交往的环境
D.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019-05-12更新 | 565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
A.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B.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
C.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
D.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
10 . 自1950年1月始,新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果断地采取了如下措施:先后收回了美、法、荷、英等在中国的兵营;宣布由中国政府管制对外贸易,实行进出口许可证;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是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一措施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哪一项外交方针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