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1954年7月,毛泽东指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之间可以和平共处。”10月,他与尼赫鲁谈话时讲到:“国与国之间不应该互相警戒,尤其在友好的国家间。像我国同美国这样互相警着是不好的。”这表明当时我国(       
A.实践了“求同存异”方针B.根据多极化趋势调整外交政策
C.与资本主义阵营达成和解D.外交活动服务于国家核心利益
2022-07-01更新 | 281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从1952年到1954年,新中国逐渐形成了被称为“和平统一战线”的对外政策,并将“扩大和平中立趋势”“推广和平中立地带”的目标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实行这一政策主要因为(   )
A.新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比较严峻
B.社会主义阵营力量不断壮大
C.中苏签订了友好合作同盟条约
D.社会主义改造取得重大胜利
3 . 1949年6月,毛泽东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1973年2月,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这一变化说明(     
A.外交政策服务于国家利益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新中国外交开始走向成熟D.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分裂
4 . 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解决中印关系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之后受到亚非各国人民的普遍赞同,同时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好评,被称为“亚洲的宪章”。“五项原则”有如此反响缘于(  )
A.新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成熟B.中印之间的问题具有代表性
C.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及价值取向D.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发展变化
2022-06-26更新 | 1570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年4月25日,苏联《真理报》副总编辑茹可夫说,过去开大国会议,他们总是“一对三”(苏联一家对美、英、法三家),现在变成“二对三”(中国、苏联对美、英、法三家),“我们的力量大了一倍,这是一个质的变化”。该评论
A.肯定了多极格局的形成B.认可了中国的大国身份和影响
C.说明中苏两国走向结盟D.揭示了中国外交环境根本改变
2022-02-0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高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商民缴纳关税,“宜秉公议定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1950年,政务院确定海关税应以“保护国家生产,保护国内生产品能与外国商品竞争”为出发点。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关税自主的基本实现B.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C.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D.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确立
7 .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A.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B.掀起了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C.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D.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意识形态的羁绊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的政策,坚定地站在“和平、民主、社会主义一边”;1955年5月,他又指出:“就是西方国家,只要他们愿意,我们也愿意同他们合作。我们愿意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这一变化缘于
A.两极格局的形成B.全方位、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C.意识形态的影响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020-10-14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选择考)历史试题
9 . 1951年至1954年,中国只新增1个建交国,而从1955年到1959年,有尼泊尔等10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
D.印尼亚非会议的成功
10 .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A.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
B.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两极格局的羁绊
C.基本清除了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元素
D.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