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54年4月25日,苏联《真理报》副总编辑茹可夫说,过去开大国会议,他们总是“一对三”(苏联一家对美、英、法三家),现在变成“二对三”(中国、苏联对美、英、法三家),“我们的力量大了一倍,这是一个质的变化”。该评论
A.肯定了多极格局的形成B.认可了中国的大国身份和影响
C.说明中苏两国走向结盟D.揭示了中国外交环境根本改变
2022-02-0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高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48年,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与南斯拉夫交恶并断绝一切关系。在此背景下,新中国对南斯拉夫于1949年10月6日发出的表示建交意愿的电文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这表明新中国外交
A.深受国际复杂形势的影响B.在国际上仍未实现独立自主
C.受到中苏盟约的较大牵制D.在区域合作中处于被动局面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的政策,坚定地站在“和平、民主、社会主义一边”;1955年5月,他又指出:“就是西方国家,只要他们愿意,我们也愿意同他们合作。我们愿意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这一变化缘于
A.两极格局的形成B.全方位、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C.意识形态的影响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020-10-14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选择考)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一边倒”政策的出台
C.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D.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怀抱
2020-05-2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1956年11月开始,周恩来总理连续访问了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和锡兰等国。1960年又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蒙古6国。这表明
A.“一边倒”外交政策取得实效
B.美国调整了对华政策
C.新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D.外交政策的调整服务于国家建设
6 . 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等主要是为了
A.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
B.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
D.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印、中缅会谈
7 . 1950年,美国操纵第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向新中国禁止运输武器、弹药、原子能材料、石油以及对制造武器、弹药和战争工具有用的物资的决议。这材料表明
A.新中国外交环境较恶劣B.美国对华政策开始变化
C.西方达成联合制华共识D.联合国未能促进世界和平
8 . 国际风云变幻万千,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一根“定海神针”,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的关系。被喻为“神针”的是
A.“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政策
D.“一国两制”构想
9 . 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主要是因为它
A.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B.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C.指导处理了中国和印度的关系
D.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