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8 道试题
1 . 日内瓦会议后,周恩来对外交工作指示,“区别不同国家的标准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前几年我们说‘先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现在经过初步整理,房子已经基本打扫干净了,因此可以请一些客人来”。这项外交方针的调整主要基于(       
A.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B.世界政治版图发生了积极变化
C.美苏“冷战”波及到亚太地区D.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
2 . 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其意在强调(     
A.加强对外经济交流B.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重要性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推动与西方建立广泛的外交关系
3 . 建国后毛泽东多次强调:“巩固同一切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这是我们的基本方针,基本利益所在。再就是亚非拉国家以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我们应当巩固和发展同他们的团结。至于帝国主义国家,我们也要团结那里的人民。”该论述旨在(     
A.强调团结世界人民的重要性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贯彻“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格局
4 . 1958年9月,毛泽东会见巴西记者时指出,“只要巴西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愿意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我们一律欢迎。不建立外交关系,做生意也好。不做生意,一般往来也好”。他意在强调中国     
A.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的原则
C.愿与拉美国家直接建交D.重视对外交往和经济交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5年,亚非会议最终通过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中,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共提出了十项原则,尽管该宣言的话语风格与中国代表团原来准备的文本存在着明显差异,但中国代表团在表决时欣然表示赞同。这体现出,当时(     
A.我国极力维护亚非地区安全稳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广泛认可
C.“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进程D.我国外交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2023-12-19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1950年,周恩来说:“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大门的钥匙。”刘少奇说:“从今以后,中国工业就不致受到帝国主义的廉价商品的竞争,中国的原料将首先供给自己工业的需要。这就扫除了一百年来使中国工业不能发展的一个最大的障碍。”这说明,当时中共(     
A.明确了工业是经济建设的重点B.坚持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C.坚定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认识到主动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英国表示要给予中国法律上的承认,毛泽东希望利用英国这一态度促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中苏缔约在即,毛泽东提出中英建交谈判暂时延后。中英最终于1954年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这体现了新中国(     
A.积极开展多边外交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放弃.一边倒,方针D.外交受到意识形态的严重束缚
8 . 1949年10月3日,中苏正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在此之前,开国大典时,时任“苏联驻北京总领事”的齐赫文受邀参加,但齐赫文参加大典的身份却不是“总领事”,而是国际友人。这体现的新中国外交方针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D.“一边倒”
9 . 1956——1962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旅游人数一般仅占来华外籍游客总人数的5%左右,最高年份也仅占 8.8%。1963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迅速上升为39.8%。1964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首次超过社会主义国家来华游客。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展现
C.旅游业开发缓和了国际关系D.中国外交路线和政策的调整
10 . 1950年1月,北京市军管会发布公告,宣布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驻兵权”,收回美、法、荷三国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兵营及地产。同年6月和9月,天津和上海市军管会也先后收回或征用了法国的兵营地产。这些措施(     
A.埋下了矛盾冲突的隐患B.为外交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C.彰显新中国的国家意志D.彻底洗刷中国近代的屈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