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从苏联引进的鼓励民众积极投身体育锻炼的一种制度。

1950我国体育代表团带回了苏联劳卫制的详细资料,并在《新体育》上作了全面介绍
19545准备劳动和卫国体有制度》暂行条例(即“劳卫制”)出台,标志着我国第一个体育锻炼标准建立
1958国家体委正式颁布《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劳卫制强调要“人民强壮,意志坚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测试项目繁多,主要项目包括手榴弹掷远、行军、骑马、军用步枪的射击等。有国家统一标准,也主张各省市自治区因地制宜的进行年龄和项目分组。通过劳卫制测试者,可获得证书和证章,年轻人把获得证章视为莫大荣誉,不少年轻人为通过劳卫制测试,起早贪黑地训练
20世纪60年代初劳卫制的实施举步堆艰
1964将劳卫制改名为《青少年体育炼标准》,后又改称《国家体育炼标准》,其内容也做过多次修改

——摘编自徐星《建国初期我国劳卫制的研究与启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我国建国初期的劳卫制。(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2022-01-13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美两国像一对隔大洋相望的冤家,中国外交政策随着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9年,尼克松政府适当放宽对华贸易管制,包括取消《国外资产管制条例》中对美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从事对华交易的限制,但规定这些交易必须属于巴统设定的非战略交易等规定。1971年在中国成功实施乒乓外交之后,尼克松总统采取一系列步骤增加中美之间的旅游和贸易交往,并允许在一般许可证清单下进口所有中国商品。1972年2月17日,尼克松进一步放宽对华贸易管制,如将中国从商品管制名单的Z组(全面禁运)调整到Y组(允许非战略物资出口);取消要求美国公司在位于巴统成员国的分支机构向中国出口战略商品时,必须在取得所在国许可证的基础上取得美国财政部的许可证;取消要求美国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在向中国出口海外技术时必须事先取得财政部的许可证等相关规定。1972年,双方的贸易额猛增至9250万美元。

——摘编自贺平《尼克松政府初期美国放宽对华经济管制的政策评析》

材料二 几十年来,美国对华战略先后经历了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建交后的“接触战略”和新全球化时期的“纳入战略”。

——摘编自王湘穗《斗与合的伴奏——中关关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政府放宽对华经济管制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对华战略与中国外交政策”为主题,就1949年以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为近代中国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活动

时间外交活动结果
1919年一战后参加巴黎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失败
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再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达成部分目标
1924年中苏签订《中苏协定》,规定了废除中俄间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内容苏联未认真执行
1925年北洋政府向国联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案,开展废约外交失败
1928年国民政府掀起旨在实现关税自主和取消治外法权的改定新约运动达成部分目标
1943年中美中英新约签订,取消英美在华领事裁判权等治外法权基本达成目标
1949年新中国宣布废除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达成目标

从材料从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法关系


材料

19491228日,法国总统奥里奥尔表示:“我认为这件事(承认新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不能等人家来逼着我们承认。”然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表示:“美国国务院坚决反对法国承认共产党中国的想法。”当时法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对美国严重依赖,遂决定暂时放弃对承认新中国的考虑。

——摘编自黄庆华《中法建交始末——20世纪40~60年代的中法关系》

1964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冲破重重阻力,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而法方这一愿望也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回应。在双方共同努力和积极推动下,19641月中法正式建交,轰动世界,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据沈孝泉《中法建交50年:在大国关系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评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法关系的变化。
2022-05-10更新 | 49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
材料一   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材料二   人们总喜欢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称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界格局。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三者关系简单化……其实,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三个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是什么?
(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第三个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是……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明确宣布“一边倒”,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选择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进行评述。注意①评述要围绕主题展开②论点应由史实支持③论述要层次分明④语言要通顺流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