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展示一近代屈辱外交篇

条约影响
《南京条约》“中国处于命令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A: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B: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


展示二现代独立自主篇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


展示三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握手”篇

请回答:
(1)据展示一,在材料中的A、B处填入相应的条约名称。并概括说明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2)据展示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声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是如何体现的?
(3)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促成图2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图3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是什么?
2019-08-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疏勒县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前中期中国对外贸易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出中国
A.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断绝了关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认可
C.受西方遏制而实行“一边倒”政策
D.对国际贸易缺乏协调和合作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图”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摘编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尼克松与共产主义中国的相处中,采用了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外交思想。因为,在他看来,美国对亚洲采取的任何政策,都必须刻不容缓地抓住中国。长远来看,如果没有中古哦这个拥有七亿人口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尼克松以现实的眼光,清醒地看到美国多年来对中国所执行的“遏制和孤立”政策,似乎毫无效果而濒临失败。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不应错过中苏决裂的这个大好时机来表达内心对中国的尴尬向往。

——摘编自陈俊杰《尼克松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三   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对外政策呈现出下列特征: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然不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

——摘编自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对外政策做出的调整,并分析这种调整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外政策呈现这两个特征的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

——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实践说明作者观点的依据。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外交史上哪些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图2”事件出现的主要因素。
(3)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坚持的外交方针是什么?你有何认识?
2018-12-0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图4

材料二:1924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刊登了一位中国人——吴佩孚。


(1)吴佩孚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对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民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材料三:蒋介石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的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

材料四: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2)上述两人在1945年曾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面,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内战前争取和平民主的内容有哪些?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图4人物为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的友好关系所提出的交往准则是什么?其意义是什么?
2019-02-1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天津市六校(静海一中、宝坻一中、杨村一中等)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图中的数量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
A.取得了巨大外交成就
B.贯彻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贯彻的是“一边倒”外交方针
2018-11-25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中国对苏联和对西方贸易额交替上升
B.西方外交孤立和中国外交“一边倒”
C.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国内外环境恶劣
D.中苏关系破裂和中美关系缓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1950年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图2   习近平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
材料二   我们提出维护世界和平不是在讲空话,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当然也符合世界人民的需要,特别是第三世界人民的需要。因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邓小平曾经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这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各国的和谐相处,通过国际合作,有效应对各种新的问题和挑战,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目标,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钱其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世纪的国际关系》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目的。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新时期探索新型国家关系的主要成就及意义。
2017-11-0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韩城市司马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图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握手。

(1)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怎样?

图2:20世纪70年代“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2)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图3:2000年9月,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

(3)图3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018-01-1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与我国建交国家的增长数目图。其中,与我国建交国家的数目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A.我国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进入新时期我国调整外交政策和方针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我国强化了外交政策的革命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