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年8月,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这也是百年留学史上,美国第一次让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A.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B.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
C.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D.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
2021-09-04更新 | 293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8—2019学年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考卷
2 .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一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
2021-03-24更新 | 230次组卷 | 37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两极格局的严峻考验,走过了世纪之交的风风雨雨,几十年来我们坚持一贯的外交方针是
A.独立自主B.和平共处C.反帝反修D.不结盟
2021-02-1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我国现在正在全面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古人也认为“君子和而不同”。新中国建立初期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

——《周恩来外交文选》

材料四   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20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周年。30年来,中国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4万余人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合理性。
(2)指出材料二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思想。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综合材料一到材料三,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
(5)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外交成就及作用有哪些?
6 .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才真正开始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依据国际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开展积极灵活的外交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主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材料一说明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怎样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先后采取了哪些外交的基本方针?

材料二



(2)观察材料二中图??,说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19554月,毛泽东主席曾撰文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19541211日,毛泽东在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指出:“我们认为,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的方针。不是为了临时应付的。这五项原则是适合我国的情况的,……五项原则也是适合你们国家的情况的,适合亚洲、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的情况的。……”


(3)以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为例,谈谈你对毛泽东上述言论的理解
2020-08-1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冷战与新中国外交政策

材料一   应当责怪谁的问题同对于二战后的最初几年谁最活跃的分析密切相关。西方传统主义学者认为,美国政策显现出明确的被动性。华盛顿强调在如联合国之类的机构下开展国际合作,并在某种程度上试图使两个主要对抗国(英国和苏联)举行谈判。武装力量的裁撤以相当快的速度进行。直到1947年,华盛顿的政策才有所改变,那也是对苏联在东欧扩张被迫作出的回应,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转折点。

——G.伦德斯塔德《战后国际关系史》


(1)指出材料一中的错误观点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   1949 年 6 月 30 日,毛泽东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四周年发表的文章《论人民主专政》中,公开宣布未来的新国家就是要“一边倒”向苏联阵营,他说这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如果更全面地分析,可以说毛泽东当时提“一边倒”这个概念,反映的是一项总揽全局的大政方针,而不仅仅是一项外交方针。它更重要的是表明,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将选择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当时这个国家发展道路的战略性选择,从根本上决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发展方向和战略。

——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对材料中标有下划线的内容分别予以解释说明。
2020-07-17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人大附中2020届高三6月统一练习历史试题
8 .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
①抗美援朝的胜利   ②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主要矛盾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国成功完成两弹一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 .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奉行不结盟政策
10 .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世界局势的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月4日下午,十几个学校的学生近3000人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6月3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6月28日和会对德和约签字,中国代表团拒绝出席此次全体会议,没有在该项和约上签字!

——金冲及《二十世纪史纲》


(1)材料一所记述的事件是        ,从材料一中归纳能够反映中国人坚决拒绝屈辱外交的具体史实。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一贯坚持的外交方针,指出其出台时国际关系的特点。

材料三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60年代末,中国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几乎不参加任何国际组织。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直到80年代,中国对国际社会只是谨慎和有限的参与。而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国际社会态度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国内外因素。
2020-05-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