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2013年是人民的好总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诞辰115周年。某中学为缅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准备举办一次照片展览。一些同学围绕周恩来的外交活动,收集了大量老照片。现邀请你为以下三幅照片撰写解说词,要求围绕这些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背景、周恩来在其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对新中国外交产生的积极意义等方面展开,每幅图片的解说词不超过80字。

2021-10-22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三类国家在中国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如表,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是,我国
1957年1965年
苏联、东欧国家61.3%14.3%
亚、非、拉国家14.7%33.4%
日本、西欧等西方国家17.5%41.0%
A.推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B.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C.开始探索发展外向型经济D.结合形势变化调整了对外政策
2021-11-13更新 | 264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侵略手段,迫使旧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许多特权,如驻军权、自由经营权、内河航行权、海关管理权和司法权等。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这些特权,对中国的主权损害非常大,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象征。特别是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行权对中国的主权损害最大。

材料二   19491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关于外交问题的指示稿上的批文指示:“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政府自己解决。”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前后,毛泽东提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两个重要外交方针:“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

——摘编自尚伟《中国共产党百年外交路线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及历史作用。
2021-11-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形成的巨大战争能力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力,在战争即将结束时举行的三大盟国首脑参加的“雅尔塔会议”上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很多涉及中国的利益,比如所谓维持蒙古现状,实际上最终导致了蒙古的独立,以及重新获得了对中国东北地区铁路和港口的控制权。……19458月苏联(又)通过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获得众多利益。

——摘编自梁云祥等《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材料二19502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成了苏联的盟国,苏联不但承诺将逐渐放弃(之前)在中国所获得的一些权益,而且作为所谓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开始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援助,派遣大批各行各业的专家赴中国进行指导,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经济恢复和奠定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政治安全领域,中苏两国具有相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共同安全利益,在当时东西方冷战的国际形势下,都将美国及其西方盟国视为主要敌人,并为此在50年代初期共同援助朝鲜在朝鲜半岛上同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了一场战争。

——摘编自梁云样等《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外形势分别指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区别。
2021-05-07更新 | 313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与世界变局相互激荡;当前,世界又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材料一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为起点,清王朝遇到了来自西方列强和西方化的日本几个回合的强烈冲击,并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不仅仅丧失了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清王朝也最终成了“洋人的朝廷”。

材料二 顾维钧(顾维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的滔滔雄辩,在巴黎和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然而,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五强控制的和会最终决定由日本获取德国在山东享有的权益。

材料三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力,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我们应该以我们共信的原则给世界建立一个范例,证明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材料四   “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1984年)

材料五 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下,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发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声音。中国致力于亚投行的快速扩员、“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充分说明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丧失“主权的独立与完整”?造成清王朝在外交上不断丧权辱国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诉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所引发的“爱国群众运动”,以及中国外交代表团的最终决定。
(3)结合材料三指出:这里的“原则”指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这些原则有何重大意义?
(4)材料四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什么?
(5)据材料五,指出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所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以及相应的外交作为。
2022-02-1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侵凌中国的诸列强中,中法两国的经济关系,与中国同其他欧美国家尤其是英、美国、日本等国相较,在贸易额、商行数量等各方面远远落后。但它又是一个丝织业举世闻名的国家,其对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以及机器缫丝业的刺激和影响是巨大的。其实早在16世纪法国就以宗教为媒介,在中国的一部分官僚、士大夫和国民中有较大影响。法国亦是较早向中国输入西方科学技术的国家。在法国形成的资产阶级文明,亦使全世界在震惊之余又深为叹服。

——摘编自鲜于浩、田永秀著《近代中法关系史稿》

材料二   194912月,法国总统奥里奥尔表示:“我认为这件事(承认新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不能等人家来逼着我们承认。"1951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表示:“美国国务院坚决反对法国承认共产党中国的想法…如果法国坚持这个想法,美国国务院可以改变其在印度支那事务上的态度。”在此后的14年中,中法关系又经历种种波折。1964127日,中法两国宣布即日起正式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西方媒体将这一消息称为“外交核爆炸”。

——摘编自周乾《中法外交:一路曲折中走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侵华政策的特征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与法国关系波折的原因。
2021-06-2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6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早期留美的容闳提议,经曾国藩、李鸿章奏请慈禧批准从全国选招的留学幼童,于1872年至1875年分四批赴美后,拟先读中学,再进大学。为避同学嘲弄,有人剪掉了辫子,改长袍马褂为西装,见师长羞于跪叩,还有人随房东去基督教堂,惹怒了“选带幼童出洋肄业局”正监督吴嘉善和驻美公使陈兰彬,他们认为学生离经叛道,不读儒书,目无师长,沾染恶习,有以夷变夏之险。不顾容闳的反对,1881年奏请慈禧批准撤回全部幼童,遣送回国,并关押起来,最后不问所学而分配到全国各地。尽管这批归国少年有不少以后成为晚清民初的优秀人才,那并非初衷。

——摘编自屈秩著《留学制度的演变与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

材料二   教育部系统1951-1965年留苏学生人数示意图


——摘编自周尚文著《新中国成立初期“留苏潮”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政府撤回留学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国留苏学生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
8 . 外交是政治的延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应该对毛泽东的文章《论人民民主专政》拍手称快,因为它空前明确地表明了中共最高领导人所持的立场。文章以清楚和尖锐的措辞谈到如何将“马列主义科学”应用于中国社会,还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中国过去28年的历史作了精辟的论述……除了没有无条件承诺在任何战争中与苏联站在一起之外,文章使中共与苏联的关系变得不能再紧密了。与此相反,它对西方民主国家的敌视无以复加。

——摘编自《被遗忘的大使一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

材料二 新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成功挫败美国人消灭朝鲜政权的战争计划,但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也因此暴露无遗。因此,即使是考虑到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随着1953年在朝鲜实现停战,苏联方面紧接着提出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也很快地调整了自己的外交方针。

——摘编自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概述《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及其地位,阐释司徒雷登报告中所述“对西方民主国家的敌视无以复加”观点的片面性。
(2)依据材料二概括50年代转变外交方针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新的外交方针。
2021-12-12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在日伪军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之下,加上华北地区连年遭受水、旱、虫等自然灾害,各抗日根据地的面积日益缩小,很多根据地的面积都缩小了1/31/2,……而在这种情况下,各根据地的脱产人员猛增,党政军学脱产人员数量大大超过了中央规定的不能多于人口总数3%的比例,实际已达到了5.4%。

——臧运祜《关于“精兵简政”的再研究》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势是复杂的。在国际上,美帝国主义在政治上,采取不承认政策;在经济上,实行封锁、禁运的政策;军事上对我国大陆实行军事封锁和包围,19506月发动朝鲜战争……派第七舰队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并积极策动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另一方面,由于战争仍在进行,军费开支巨大,这就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波动,加之投机资本的破坏活动,使国家财政经济面临着严重困难。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政权还不稳定,急需国际上的承认和支持,迫切需要国际援助。

——摘自人民网相关资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的原因,结合所学概述中共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针对当时国际形势制定的三大外交方针,并概述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政权所采取的一系列紧迫和必要的重大决策。
2021-06-26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十校联盟2021年6月高一学业水平适应性模拟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利用它所主导的国际秩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联合国来对抗和遏制中国,使中国在1971年之前完全游离于现存国际秩序之外。社会主义新中国始并不认同西方的全球化概念,只接受主权原则,并于1954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回后,一度反对维和(干涉其他国家)及反对核不扩散(要打破核垄断)。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态度开始转变。1980年,中国加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积极利用借欯来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1991年,中国第一次参与维和,到现在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维和贡献者,后来又比美国还早批准加入核不扩散条约。中国逐渐成为现存国际秩序的参与者、贡献者,最后成为改革者。

——摘编自赵穗生《中国与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和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对国际秩序态度的转变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对战后国际秩序变革的贡献。
2021-05-22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