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进步的外交理念是支撑外交发展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二 在1969年8月的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议中,尼克松决定表态。他提出了当时令人震惊的说法,他说,当前苏联对美国来说更为危险.熟悉尼克松思路的人都应该猜得到,在中国问题上,地缘政治超越了其他考虑.在秘密访问7个月后,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在一个阴冷的冬日抵达了北京。

1969年,当毛泽东的外交政策即将发生重大转折时,四位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奉命总结各项策略选择。他们在向毛泽东陈述为何需要与中国当时的死敌——美国打开关系时,就引用了《三国演义》的内容。……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的冲突中,毛泽东和他的左膀右臂们使用“防止战略包围"这个围棋的概念来看待中国所面临的威胁。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原则”。与建国初的政策相比,这一原则有什么发展?有何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70年代初美国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史实,分析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依据。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开展外交活动的基本理念。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中外之间源远流长的朝贡关系和以此为主要内涵的宗藩体制岌岌可危。与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同步,朝鲜、琉球、越南遭受日、美、英等国的瓜分和掠夺,并最终与中国中断宗藩关系。1890年,朝鲜王太后去世,清廷最后一次以宗主国身份派遣使臣前往吊祭。1894年,朝鲜最后一次派遣使臣向清廷缴纳岁贡。1895年,依据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中朝宗藩关系宣告解体,也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彻底崩溃。

——摘编自李云泉《万邦来朝:朝贡制度史论》

材料二   19531231日,历尽周折,中印两国就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终于开启。当日下午1点,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了印度谈判代表。周恩来对客人们说:“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1953年开展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天好起来,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是从新中国建立时确立的,它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处的原则。”

——摘自高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来的》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中朝贡体制崩溃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与古代朝贡体制相比,新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其意义。
2022-10-29更新 | 34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轻松练)-【轻松学历史】2022-2023学年高一纲要上同步课件与课时训练
3 . 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由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关于鸦片问题,双方争论异常激烈,只好采取暂时的妥协政策——“罂粟小姐”成了黑户——英国只能暗地里进行鸦片交易、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清政府迫于英国强大武力的威慑,无奈地同意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运动,国力得到了巨大提高,开始了与中国争夺朝鲜宗主权的斗争。李鸿章在国力虚弱的情形下,积极主张朝鲜与西方列强签订条约,以此来制约日本对朝鲜的侵略。但在甲午战败后,中国在签订的城下之约中丧失大量的权益,包括对朝鲜的宗主权。

——摘编自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材料二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采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118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外交与近代外交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意义。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材料三   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

(一)中国全面参加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二)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

(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方针实施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新中国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时间。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2022-08-12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7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选课件(附精选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苏关系]

材料一1949年到1959年,是中苏关系的亲热期。当时,苏联需要中国作为它在东方的主要屏障以及与美国打交道时的手中一张重要的牌,中国则需要苏联作为自己抵御西方的主要依托以及贷款、经援和军援的主要来源。但在1958年后,接连发生的长波电台”“联合舰队炮打金门等事件,使得中苏之间,特别是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之间出现了明显裂痕。1960年到1958年,是中苏关系的冷战时期。中共发表了九评,苏共则公布了国际共运总路线,双方互相口诛笔伐,批判的火力异常猛烈。1969年到1978年,是中苏关系的热战时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双方在边境地区剑拔弩张,1969年还在东段的珍宝岛和西段的铁列克提接连发生了一定规模的武装冲突,中苏间人员往来中断,双边的业务交往也只限于一点贸易和每周各开一个航班和一趋列车。1979年到1989年,是中苏关系的回暖期。此时,苏联开始调整对外政策,逐步缓和对华关系。

——摘编自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材料二19903月,邓小平同志在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明确表示:不管苏联怎么变化,我们都要同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发展关系,包括政治关系,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苏联“8•19”事件后,中国外交部表示:苏联发生的变化是苏联内部的事务。中国政府的一贯点场是,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我们希望并相信,苏联人民能够克服困难,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保持政治稳定,实现经济发展,建立在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睦邻左好原则基础上的中苏关系不会受到影响,将继续得到发展。这些做法完全不同于20世纪60年代中苏之间的论战和对抗,尽管苏联国内发生了重大变化,双方仍然在随后一段时间里保持了友好交往,并顺利实现了从中苏到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依据类似原则,中国也保持和发展了与东欧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摘编自秦亚青《国际体系与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演变的历程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对苏联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及其主要原因。
2022-04-02更新 | 233次组卷 | 3卷引用: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6 . 2022年2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会谈结束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俄关系上不封顶,没有终点站,只有加油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214日,经过毛泽东、周恩来同斯大林、维经斯基会谈,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双方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等。苏联政府贷款3亿美元给中国政府。《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确定了中苏两国政治军事同盟关系以及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的准则。19794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次年4月,该条约期满后废止。

——摘编自人民网《党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2001716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条约规定:“第五条   俄方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第六条   缔约双方满意地指出,相互没有领土要求,决心并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成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边界第十八条   缔约双方将根据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及本国法律在促进实现人权和基本自由方面进行合作。”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中俄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材料三   2021121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俄关系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展示出新的生机活力。双方正式宣布《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捍卫了各自国家尊严和两国共同利益。两国积极展现大国担当,阐述民主和人权的正确内涵,成为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中流砥柱。

——摘编自《人民日报:促进中俄关系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俄关系的变化,概括俄方所持的基本态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俄续约的主要原因。
2022-05-26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前和之初,中国的土地和资产掌握在少数地主和资本家手中,为此,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年,以东北地区为主,增加了重工业的投资,抢修和新建铁路、公路,发展邮电通讯和水利事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凡属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国民生计的事业,均应由国家统一经营。”

——摘编自史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材料二   随着远东形势的发展以及杜鲁门政府有意将对华贸易管制与马歇尔计划提供的经济援助直接联系在一起,1950710日,英国内阁授权英国贸易委员会停止须发向中国出口战略物资的许可证。从1951年到1952年,内地贸易在香港贸易输出额中的占比从35.96%下降到17.85%。1952年民间自行成立英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中国开展贸易。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派遣代办驻在伦敦,代办所承担的任务不仅“包括建交谈判,但同时却又须代表政府处理我国在英的侨务和商务问题。”

——摘编自吴浩、刘艳斐《1954年日内瓦会议与英国对华贸易政策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改造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英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变化,并指出这一变化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之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一方面是晚清王朝死守“闭关锁国”政策的恶果,另一方面也迫使中国由“朝贡体系”向“条约体系”转变,中国外交体制开始了近代化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近代中国逐渐调整、变通、改革传统外交观念,接受、适应与运用西欧国际观的历史变迁过程。在这一转变中,一方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加深,民族危机愈发严重;另一方面,随着“朝贡体系”瓦解,清政府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往逐渐频繁,对外认识也愈发加深,外交观念亦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外交政策更加务实,乃至出现了专职的外交机构,这一切都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

——摘编自王琦 李翔《晚清中国外交体制变化发展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里,为应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威胁,中国政府及时宣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通过与苏联的结盟和争取广大“中间地带”来维护新中国政权的政治安全,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建交过程中把“一个中国”原则作为基本前提和国际合作的政治基础。1979年以来,中国外交任务转变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此,中国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关系。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由之前的侧重政治上的互利变为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把维护国家利益作为维护国际利益的前提和首要任务。为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确定了“大融入”的战略取向,把“入关”和“入世”作为最重要的外交任务之一。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中国外交开始注重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球治理平衡相结合。

——摘编自郭树勇《试论7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外交由“朝贡体系”向“条约体系”转变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与1979年以来外交重点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年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产生的重要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年1月1日,依照中英关税条约的附件规定,税率实行一年期满时,中国海关颁布新税率由8%升至10%。南京政府虽然宣告中国的关税已经自主了,实际上这种自主还受到很多牵制。1930年底颁行的海关进口税则中,规定增税的商品主要是“火柴及瓷器”,火柴、瓷器等是中国民族工业的主要产品。1933年重订的第三个国定税则颁布后,国内工业出现了“旧工厂方事扩充,新工厂方经设立,流动资本皆已化为地皮、房屋、机器等固定资本”。关税自主政策实施后,由于进口关税的骤然提高,使外国输入大为减少,贸易入超额由1931年的1.78亿美元降到1936年的0.7亿美元。中国政府制定的国税税则是根据国内产业需要制定的,对不同的进口商品实行不同的甚至相差悬殊的税率,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决定了外商对华贸易必定是避重就轻,从而促使中国进口货物结构得到了改变。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民国建立后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华盛顿会议,取得了一些成效;第二阶段是大革命及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交替时期,随着北伐战争的顺利发展,废约运动取得重大成果;第三阶段是抗战时期主要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列强在华特权基本上被取消。但中国实际上没有取得平等独立的国际地位。直到1949年,具有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庄严宣告“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的外交原则,毛泽东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取得了她应有的尊严。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获得了解决,不平等条约留下的最后一点污斑将被清除干净。

——摘编自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1995年9月第一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在三个阶段取得的突出成就,并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平等条约问题最终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或条约。

时间事件或条约影响
1842《南京条约》“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衣性转变
1895《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1《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改订新约”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的关税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取消英美通过《辛丑条约》攫取的特权;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重新谈判。1950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苏联将中长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新中国:不要“平等权利”遗留问题慢慢解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在签订外交条约方面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签订国家的主要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