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5-1959年,中国与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斯里兰卡、柬埔寨、阿尔及利亚、苏丹等国建交,这种外交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一边倒”方针的实行B.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发表演讲:“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这一讲话(       
A.确保了亚非国家间的团结合作B.有利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和传播
C.表明中国已摒弃意识形态斗争D.反映中国反对资本主义的鲜明政治立场
2022-11-26更新 | 28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某一时期,国际社会面临以下主要问题。在此形势下(       
○如何在国际政治中协调相互关系,通过合作谋求发展并巩固独立;
○如何在世界性和地区性事物中发挥新兴国家的作用,在大国主导的世界格局中表达中小国家的需求,维护中小国家的利益;
○如何继续推进民族解放运动,壮大“第三世界”的力量。
A.亚非会议召开B.联合国成立C.不结盟运动诞生D.区域集团化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上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022-01-02更新 | 438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5年2月25日,美国国务院向驻美国的亚非各国使团发出一个长达4页的通函。通函指出,美国迫切希望友好国家代表团做好应对共产党代表的各项准备,提出那些有利于自由世界的议题。据此可推知,当时的美国
A.依然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B.反对万隆会议的召开
C.拉拢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D.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新中国外交政策上的这一转变
A.体现了革命性、内向性的特点B.反映革命外交向务实外交过渡
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D.坚持了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
7 . 新中国的外交

材料一   当获知印尼、印度、缅甸等国有意发起亚非会议后,中共中央决定利用适当的外交渠道支持和促成此事。195545日,中央政治局批准了外交部提交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草案)》。该方案对中国代表团在亚非会议中可能遇到的各项问题制定了预案。万隆会议召开后,中国代表团在正式议程之外,抓住一切时机在会场之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周恩来利用晚餐等时机和尼赫鲁、吴努、范文同等人会面并进行长时间的会谈。这种面对面的接触促进了亚非国家相互了解和尊重,从陌生和误解走向友好合作。

——摘编自陈长伟、牛大勇《中国开创亚非外交新局面的成功范例——万隆会议再探讨》

材料二   1971715日,美国白宫的一个声明,有如一声霹雳,使日本当局大吃一惊。日本各界知名人士纷纷访华,舆论界大声疾呼要求早日恢复日中邦交。“不要误过最后一班车”成为当时的流行语。田中角荣首相表现了巨大的决心,将交涉工作交给大平正芳外相全权处理,同时在党内、政府中排除各种障碍。1972815日,田中角荣首相表示接受周总理的邀请并决定访华。

——摘编自肖向前《中日关系正常化前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万隆会议的特点,概述中国参与万隆会议的主要成功经验。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背景,并结合所学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对两国关系发展的作用。
2021-04-1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
2020-02-06更新 | 96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14届高三十一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以下为新中国参加的某一国际会议的5项议程: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判断,这一会议
A.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B.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被后人誉为“首次被发展中国家宣布进行南南合作的会议”,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通过此次会议,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沐涛《再论现代中非关系》

材料二   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作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

——顾骏教授在上海大学的演讲《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1)材料一中的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20世纪50—70年代的史实,概括这次会议对新中国对外关系和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分别指出“世界走进中国”和“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的开始标志。从政治角度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