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下列关于新中国各时期外交说法正确的是
A.“一边倒”就是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B.1954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
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
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
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
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2022-06-23更新 | 6519次组卷 | 56卷引用: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外交方面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开了外交新局面;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与会国的赞同,推动了万隆会议的顺利进行。上述外交政策方针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理念
A.和而不同B.厚德载物C.仁者爱人D.天下为公
4 . 下表为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时间建交国家
1955年尼泊尔
1956年埃及、叙利亚、也门
1957年斯里兰卡
1958年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59年苏丹、几内亚
A.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国在外交战线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下列关于我国外交成就史实和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原则中国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B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为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在日内瓦举行会议新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1972年2月,为摆脱“越战泥潭”,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联合国观察员,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A.AB.BC.CD.D
6 . 谢益显在《当代中国外交思想史》中说:“朝鲜战争结束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美国在战略部署上仍在从东南亚和台湾这两条线上逼近中国,中国还要为获得进一步的安全环境做出努力。”新中国“为获得进一步的安全环境做出努力”有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
③参加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 ④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上述发言体现的外交理念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
8 .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过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       
A.号召亚非实行不结盟政策B.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9 . 在新中国参加的某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据此可知,这次会议
A.正式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说明反对霸权主义已成为时代主题
C.是新中国首次参加的国际会议
D.加强了中国与新兴民族国家的联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日内瓦会议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成功促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的签订。与此同时,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这些做法
A.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环境
B.有利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是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尝试
D.打破了美国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