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某一时期,国际社会面临以下主要问题。在此形势下(       
○如何在国际政治中协调相互关系,通过合作谋求发展并巩固独立;
○如何在世界性和地区性事物中发挥新兴国家的作用,在大国主导的世界格局中表达中小国家的需求,维护中小国家的利益;
○如何继续推进民族解放运动,壮大“第三世界”的力量。
A.亚非会议召开B.联合国成立C.不结盟运动诞生D.区域集团化兴起
2 . “虽然首次亮相难免紧张,‘开第一次会时,我(周恩来)心也在跳,面对杜勒斯(美国国务卿)到底是对他凶些还是缓和些都要考虑。’,但中国代表团积极的外交斡旋给国际留下了深刻印象。借此会议,新生政权提高了国际影响力,也确保了南部边境地区的相对稳定,利于工业化建设。”该“会议”是
A.中苏友好会谈B.日内瓦会议C.亚非会议D.朝鲜停战谈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某次国际会议,美国要求有关国家派亲美人士参加会议,并敦促他们在会议上发表反共讲话。美国试图以反共观点冲击会议的反殖主题,迫使与会各国陷于意识形态的争论之中,达到削弱中国影响的目的。此次会议
A.进一步推动中国外交取得新进展B.成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2022-06-05更新 | 1686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纲要上课时练习+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列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的表述,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史实结论
A新中国确立“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肃清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
B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亚非各国合作创造了条件
C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形成
D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巩固和发展周边关系成为中国外交首要任务

A.AB.BC.CD.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首脑会议上说,我们可以在会上提出美国一手造成的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以及承认和恢复中华人民共利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请求会议加以讨论。“但是,我们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我们的会议陷入对这些问题的争论而得不到解决”。这一言论表明(       
A.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B.亚非国家普遍厌恶美国
C.周恩来主张“求同存异”D.中国重视联合国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坚定地与苏联、北越站在一起,支持北越的正义要求。同时,在各方分歧难以化解,谈判面临破裂的情况下,积极同双方代表进行沟通,最终使双方分歧得到调和,并达成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这反映了新中国
A.践行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B.贯彻“一边倒”的外交理念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外交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是关于某个国际会议的简报及相关内容的示意图。以下的四个分析中准确的是

①迎来了新中国与各国建交的高潮
②明显改善了新中国与英国的关系
③巩固了中国南方边陲地区的安全
④建立了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 . 1955年2月25日,美国国务院向驻美国的亚非各国使团发出一个长达4页的通函。通函指出,美国迫切希望友好国家代表团做好应对共产党代表的各项准备,提出那些有利于自由世界的议题。据此可推知,当时的美国
A.依然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B.反对万隆会议的召开
C.拉拢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D.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4年,中国代表团和苏、美、英、法一起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并且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程;会后中英关系获得明显改善。这说明中国当时
A.逐步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已经突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
C.进行了多边外交的初步尝试和探索
D.与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调整、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其中万隆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相比,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突出了独立自主的精神B.对于美苏两国主动避让
C.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异D.加强与西方国家的合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