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通过英国和苏联要求中国释放美国在华被押人员,并承认美国对中国的某些政策是不现实的。为此,中国代表团宣布,中国愿意就被押人员问题与美国代表团直接接触。这说明( )
A.美国消除了对中国的敌视B.中国对外交政策做出重大调整
C.中美关系步入正常化轨道D.中国积极应对中美沟通的机遇
2022-07-2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虽然首次亮相难免紧张,‘开第一次会时,我(周恩来)心也在跳,面对杜勒斯(美国国务卿)到底是对他凶些还是缓和些都要考虑。’,但中国代表团积极的外交斡旋给国际留下了深刻印象。借此会议,新生政权提高了国际影响力,也确保了南部边境地区的相对稳定,利于工业化建设。”该“会议”是
A.中苏友好会谈B.日内瓦会议C.亚非会议D.朝鲜停战谈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对新中国来说,这次会议得以和西方大国的政治家及外交官进行面对面交流。周恩来介绍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代表相识,促成他们之间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了解。该会议上,中国
A.成功推动朝鲜问题解决
B.拓展了对外交流的空间
C.首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4 .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一直进行妖魔化宣传。朝鲜战争结束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存在疑虑甚至恐惧,认为中国是一个进攻性很强的好战国家。1955年,中国取得国家形象塑造的重大进展。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外交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的布局
C.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支持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代表团参加第一届亚非会议时,抱着积极把会议开好的态度,而且认为应该积极地肯定和表达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而不应该陷入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这体现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独立自主C.不结盟D.求同存异
6 . 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首脑会议上说,我们可以在会上提出美国一手造成的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以及承认和恢复中华人民共利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请求会议加以讨论。“但是,我们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我们的会议陷入对这些问题的争论而得不到解决”。这一言论表明(       
A.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B.亚非国家普遍厌恶美国
C.周恩来主张“求同存异”D.中国重视联合国的作用
7 . 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和“欧佩克”的成立,所反映的根本意图是
A.实现世界人民大团结愿望B.联合反对大国霸权主义
C.提高第三世界人民的觉悟D.联合反对外来的侵略者
2021-08-2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亚非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两次成功的多边外交实践。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为多边外交的指导原则,以亚非拉国家为立足点,超越了意识形态,在多边外交中扮演了务实协调者的角色,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参与的两次多边外交
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B.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C.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霸权行为D.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9 . 日内瓦会议期间,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在向英国政府报告会议情况时写道:“联合国不能指望没有得到中国周恩来和两个朝鲜代表同意的情况下解决朝鲜问题。”由此可知
A.英国开始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B.中国的区域影响力有所提高
C.中国直接决定着朝鲜问题解决D.英国意欲与新中国缓和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一位旅居西德的华人回忆,很多年来,每天一早出门,都会看到门前堆着许多垃圾。但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他家门口变得不再有垃圾,社区警察对他的态度也变得亲切起来;一些生活在南非的华人也表示,当地人对中国人的态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显著变化。这些事例折射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
A.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B.发达国家治安的改善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中非政治合作的深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