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某次国际会议的最后一天,美国副国务卿史密斯走近周恩来诚恳地说:“会议即将结束,能够在这里与你相识,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你们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希望不管朝鲜也好,越南也好,都要能恢复和平。”该会议中(     
A.推动朝鲜问题和平解决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政治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2 . 2016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圆满结束了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中俄两国利益契合点越来越多,合作领域越来越广,关系越来越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原住这一地区的中国人,仍准留住”。“东北新定边界地区准许两国之人随便贸易,并不纳税”。“俄罗斯国人若有杀人、抢夺、重伤、谋杀、故烧房屋等重案,查明系俄罗斯国人犯者,将该犯送交本国,按律治罪”。

——摘编自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

材料二   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斯大林希望与新中国结盟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不致破坏雅尔塔体系及损害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而毛泽东考虑的则是如何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苏联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低息货款,但却提出从1950年到1963年,中国必须把它所有过剩的工业原料统统卖给苏联,而不得卖给第三国。苏联坚持在帮助中国建立航空、造船、石油、有色金属等工业方面实行合管。对于苏联的上述行为,毛泽东极端反感。但由于中苏两国强弱悬殊和中国处于受援国地位的现实状况,不论如何努力,中国都不可能争取到真正的平等。

——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2016年5月24日,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外长会议后会见记者时指出,上合组织成立15周年来,已经成功探索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型国际组织模式,成长为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合作机制之一,在很多方面成为了地区和国际合作的典范。

——网络版《人民日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京条约》侵犯了我国哪些主权?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中国的主要影响。为了“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做了哪些重大努力?
(3)综合以上材料,反思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3 . 现代中国外交体现了对中国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是新中国对外关系的重点。……而万隆会议之后到1959年短短的四年间,就有10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就国际话语权而言,万隆会议成为集中传播新中国和平外交话语的多边舞台。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平外交路线,取信于亚非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

——张屹峰《万隆会议的时代意义》

材料二   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上海合作组织》宗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万隆会议“集中传播中国和平外交话语”的表现。万隆会议中国与亚非国家结下了深厚友谊,这对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何重大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合组织对构建当代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的意义。并概括:说明中共十八大以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哪些外交贡献?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1)结合所学,概述“万隆精神”的内涵,并指出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对国际政治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年—2004年)

1951年,法国、荷兰、①      、卢森堡、意大利、联邦德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欧共体成员国。

1975年,“欧洲议会”成立

……

1993年,欧洲联盟宣告成立。

2002年,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流通。

2004年,捷克、塞浦路斯、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成为欧盟成员国。


(2)写出表中①划线处的国家和②划线处的时间。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特点。

材料三   亨利·基辛格1993年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单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它国家,如日本、欧洲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

——摘自人民版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一》


(3)列举冷战结束后美国“单靠军事力量解决问题”的史实二例。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亨利·基辛格所说的“世界新秩序”将给当今世界带来的益处。
2021-06-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第三世界迅速崛起,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三、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四、不干涉或不干预他国内政。……八、通过如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解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九、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十、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

——1955 年《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亚非会议上所起的作用。简述亚非会议所体现的精神及其内涵。

材料二   在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中,南斯拉夫及其领袖铁托起了积极作用,南斯拉夫是发展 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不愿加入“华约”集团,而是努力探索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亚非会议的基本思想和方向对铁托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他赞赏不结盟政策,努力从第三世界中寻找朋友。1956 年 7 月,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三位领导人在南斯拉夫会晤,并发表《联合公报》,确认积极的和平共处原则,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加对立的军事集团。1961 年在开罗举行的有 21 个国家参加的筹备会议上,签署并发表了《关于战争的危险和呼吁和平 的声明》等文件。宣布:主张立即无条件、彻底地和最后废除殖民主义,……强调“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灾祸的唯一办法”。宣言提出非集团的原则,表示“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

——摘自人民版必修一《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意义。

材料三   “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 朋友,谁搞霸权主义就反对谁,谁侵略别人我们就反动谁。”“中国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 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 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我们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 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自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的讲话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其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所开展的活动。
2021-02-0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万隆会议开幕当日,伊拉克代表贾马利的发言用了很长篇幅来攻击共产主义,他要求人们对共产主义采取“防御措施”。后来又有一些国家的代表加入了贾马利的行列。关键时刻﹐周恩来提出了著名“求同存异"命题。他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

——摘编自《解放日报》2015年4月24日)

材料二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实践证明,“上海精神”催生了强大凝聚力,激发了积极的合作意愿,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功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同时,“上海精神”具有超越时代和地域的生命力和价值,为所有致力于睦邻友好和共同繁荣的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国际社会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实践注入了强大动力。

——习近平2016年6月24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求同存异”的具体内容,并指出这次亚非会议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上海精神”的两个开创国,并简要评价该精神指导的第一个成功实践。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4月,周恩来在日内瓦机场发表讲话说:“亚洲这两个迫切的问题,如果能够获得解决,将有利于保障亚洲的和平。”5月1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请周恩来和英国领导人文登会面。经过谈判,9月,中英两国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在日内瓦,中美双方先后进行了4次会谈,这是以后15年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前奏。

——摘编自赵学功《中国与第一次日内瓦会议》

材料二   “文革”狂飙的突起使中国日益陷入全面动乱,迫切要求有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以便集中精力解决好国内的问题。中国也希望中美和解解决台湾问题,实现民族统一大业。1971年4月21日,周恩来通过“巴基斯坦渠道”给美国领导人一个口信,表示愿意接待美国特使到北京会谈。5月17日,美国方面作出答复:美国总统本人准备到北京同中国领导人直接会谈。

——张保军《论中美关系的解冻》


(1)指出材料一中“亚洲这两个迫切的问题”。结合所学,分析日内瓦会议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给“给美国领导人一个口信”的原因,简述此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2020-06-30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8 .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

材料二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非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
2020-06-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被后人誉为“首次被发展中国家宣布进行南南合作的会议”,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通过此次会议,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沐涛《再论现代中非关系》

材料二   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作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

——顾骏教授在上海大学的演讲《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1)材料一中的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20世纪50—70年代的史实,概括这次会议对新中国对外关系和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分别指出“世界走进中国”和“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的开始标志。从政治角度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