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越南曾在19世纪沦为法国殖民地。二战后,印度支那共产党领导越南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1946年,法国殖民者卷土重来,悍然向河内发动总攻,越南抗法战争开始。美国采取支持法国殖民主义战争的政策,不仅提供金钱上的援助, 而且直接参与了法国侵越军事行动计划。尽管如此,法国仍然接连受挫,为扭转战场形势,法国不得不依赖和屈从美国,但它又不甘心把自己的利益转让给美国,国内出现了有条件结束越南战争的呼声。英国担心冲突扩大导致新的世界大战,这将威胁其在香港、马来亚的地位,因而支持法国结束战争。美国在英法的劝说下,同意在日内瓦召开国际会议,以求和平解决越南问题。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中国曾多次发表声明,呼吁有关国家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亚洲的迫切问题。 1954年,为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召开。中国对会议极为重视,多次开会商讨制定参加会议的原则、方针等问题。会议期间,由于谈判双方存在着原则分歧,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讨论步履维艰。为打破僵局,推动会议取得进展,中国代表团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提出了一系列和解性方案。中国代表团的基本政策就是“要联合法国,联合英国,联合东南亚国家,联合印度支那成员国”,通过这样一个国际统一战线,“达成印度支那和平,来孤立美国,主要孤立美国主战派”。周恩来努力说服越南、苏联代表团采取现实主义的立场,并积极与英法等国代表团接触,力促达成协议。经过中国代表团的积极努力,交战双方分别签订了停战协定,印度支那和平得以实现。

——摘编自赵学功《中国与第一次日内瓦会议》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美、法、英三国在越南抗法战争中不同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过程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2022-05-1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经验,表明了当资产阶级追随着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的时候,革命是如何地前进了:及至无产阶饭(由共产党负责)在政治上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时候,革命又是如何地遭到了失败。这种历史不应当重复了。依现时的情况说来,高开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能建立,和平民主抗战的目的就不能实现,祖国就不能保卫,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就不能成功。

——引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制定了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其核心是通过对亚洲国家进行增信释疑的工作,避免这些国家加入美国组建的军事同盟体系,为中国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就是这一外交战略的具体落实……在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引自李潜虞《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与中国对万隆会议的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经验”,结合所学,简述1937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制定“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国际背景,并简析万隆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独立的亚非国家已有30多个。这些国家都面临着巩固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重任,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19544月,印尼总理首先倡议召开亚非会议。19554月,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举行,有2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万隆会议被认为既标志着亚非国家作为战后世界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又标志着中国打开了与亚非国家广泛交往的大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一步引申和发展为各国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体现出的求同存异、平等协商、和平共处、谋求合作的万隆精神",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据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非万隆会议得以成功召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通过的意义。
2021-07-0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