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2016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圆满结束了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中俄两国利益契合点越来越多,合作领域越来越广,关系越来越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原住这一地区的中国人,仍准留住”。“东北新定边界地区准许两国之人随便贸易,并不纳税”。“俄罗斯国人若有杀人、抢夺、重伤、谋杀、故烧房屋等重案,查明系俄罗斯国人犯者,将该犯送交本国,按律治罪”。

——摘编自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

材料二   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斯大林希望与新中国结盟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不致破坏雅尔塔体系及损害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而毛泽东考虑的则是如何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苏联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低息货款,但却提出从1950年到1963年,中国必须把它所有过剩的工业原料统统卖给苏联,而不得卖给第三国。苏联坚持在帮助中国建立航空、造船、石油、有色金属等工业方面实行合管。对于苏联的上述行为,毛泽东极端反感。但由于中苏两国强弱悬殊和中国处于受援国地位的现实状况,不论如何努力,中国都不可能争取到真正的平等。

——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2016年5月24日,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外长会议后会见记者时指出,上合组织成立15周年来,已经成功探索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型国际组织模式,成长为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合作机制之一,在很多方面成为了地区和国际合作的典范。

——网络版《人民日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京条约》侵犯了我国哪些主权?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中国的主要影响。为了“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做了哪些重大努力?
(3)综合以上材料,反思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2 . 现代中国外交体现了对中国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是新中国对外关系的重点。……而万隆会议之后到1959年短短的四年间,就有10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就国际话语权而言,万隆会议成为集中传播新中国和平外交话语的多边舞台。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平外交路线,取信于亚非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

——张屹峰《万隆会议的时代意义》

材料二   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上海合作组织》宗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万隆会议“集中传播中国和平外交话语”的表现。万隆会议中国与亚非国家结下了深厚友谊,这对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何重大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合组织对构建当代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的意义。并概括:说明中共十八大以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哪些外交贡献?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1)结合所学,概述“万隆精神”的内涵,并指出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对国际政治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年—2004年)

1951年,法国、荷兰、①      、卢森堡、意大利、联邦德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欧共体成员国。

1975年,“欧洲议会”成立

……

1993年,欧洲联盟宣告成立。

2002年,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流通。

2004年,捷克、塞浦路斯、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成为欧盟成员国。


(2)写出表中①划线处的国家和②划线处的时间。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特点。

材料三   亨利·基辛格1993年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单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它国家,如日本、欧洲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

——摘自人民版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一》


(3)列举冷战结束后美国“单靠军事力量解决问题”的史实二例。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亨利·基辛格所说的“世界新秩序”将给当今世界带来的益处。
2021-06-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隆会议是在困难和复杂的条件下召开的。在29个与会国中,有社会主义国家,有参加美国拼凑的《马尼拉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的国家,有中立的民族主义国家;有与我建交、对我友好的国家,有未与我建交、对我不友好甚至敌视的国家。就在会议可能偏离正轨、步入歧途和争执不下、陷入僵局的关头,周总理先后发表了三次极具针对性和说服力的重要讲话,会议主要根据周总理的建议最后通过“十项原则”,既包含了“五项原则”的全部内容,又使原来不同意将“五项原则”原文写进会议文件的与会者感到满意。

——尹承德《世界风云纵览:中国外交与国际问题探析》

材料二   1972年的中美公报第一部分阐明了双方就重大国际问题各自的立场和看法;第二部分双方确认了中美关系的建立基础和共同原则;第三部分写明了对台湾问题双方的立场。中美两国虽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双方保持了愿意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关系的势头。

——张保军《论中美关系的解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国际背景的角度,说明万隆会议的“困难和复杂”,指出中国在万隆会议中推动会议顺利进行作出的外交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公报”发表的地点(城市),并说明美国在“公报”中对台湾问题所持的立场。分析这一“公报”的发表对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1-05-25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外交受到国内外局势的影响不断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京设立,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应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中华民国建立后,陆征祥出任外交总长,立即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改组外交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把外交作为国家战略的头等大事,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材料二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的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与社社会主义国家的的双边交往。由于国际形势发展,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机构设置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举出“抗日外交”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请列举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
2021-02-05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第三世界迅速崛起,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三、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四、不干涉或不干预他国内政。……八、通过如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解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九、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十、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

——1955 年《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亚非会议上所起的作用。简述亚非会议所体现的精神及其内涵。

材料二   在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中,南斯拉夫及其领袖铁托起了积极作用,南斯拉夫是发展 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不愿加入“华约”集团,而是努力探索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亚非会议的基本思想和方向对铁托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他赞赏不结盟政策,努力从第三世界中寻找朋友。1956 年 7 月,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三位领导人在南斯拉夫会晤,并发表《联合公报》,确认积极的和平共处原则,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加对立的军事集团。1961 年在开罗举行的有 21 个国家参加的筹备会议上,签署并发表了《关于战争的危险和呼吁和平 的声明》等文件。宣布:主张立即无条件、彻底地和最后废除殖民主义,……强调“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灾祸的唯一办法”。宣言提出非集团的原则,表示“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

——摘自人民版必修一《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意义。

材料三   “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 朋友,谁搞霸权主义就反对谁,谁侵略别人我们就反动谁。”“中国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 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 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我们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 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自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的讲话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其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所开展的活动。
2021-02-0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洲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发展。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1996年,在各成员提交的计划中,澳大利亚承诺到2000年关税总水平分阶段降低到0-5%,2004年,该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25%;中国承诺到2000年以前简单平均关税率降到大致15%,到2004年,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

——据《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