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交往古已有之。在汉代,非洲已在中国与罗马的贸易中发挥中转站的作用,埃及商人在印度和斯里兰卡购买中国货品,再经由亚历山大里亚、迈奥霍穆等港口将其运往罗马。唐代《贞元十道录》记载了自广州出发、经波斯湾到达非洲的航程,中国同北非、东非等地已实现直接通航。宋代,每年自非洲进口的“象犀珠宝香药之类”商品数额高达“五十三万有余”,大大超过前代体量。元朝航海家汪大渊曾亲身到访非洲,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也于14世纪到访广州、泉州、杭州等地,中非人民对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入。明代郑和船队四次抵达东非海岸,将古代中非交往推向高峰,双方频繁互访,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永乐年间还恢复了三省市舶司,以便非洲诸国使节来华时“与中国贸易”。今天在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出土的大量中国陶瓷、钱币,年代由唐至明,成为中非友好往来的见证。

——摘编自张铁生《中非交通史初探》

材料二   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国家民族独立自强。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访问加纳时,明确了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主权以及不附加政治条件等基本准则,奠定了中国对非援助的总体基调。在农业领域,中国派遣农业技术人员赴非建设经营农场,帮助解决非洲粮食紧缺问题。在工业领域,中国援建的项目针对非洲当地需要,以中小型项目为主,工期短、投资收回快。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长期对非洲国家提供无偿援助,无私支持非洲基建事业。此外,中国还通过派遣教师、医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各领域技术能力,中国员工与当地工人同工同酬,“对等上班”,赢得了非洲人民的认可与支持。

——摘编自宋微《中国对非援助70年——理念与实践创新》

材料三   21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洲援助以追求发展效益为主,兼顾政治、安全等其他 效益。中国与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关系。中非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的步伐大大加快,提高了非洲国家的生产能力。中非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在影视制作、出境旅游、人才交流、学术研讨等领域加深合作,助力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据谷靖《转型背景下的中非关系:新形势、新挑战、新合作》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非交往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非援助的背景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

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当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化解周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怖”,新中国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大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目前存在着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我们是能够采取这些步骤的唯一国家。

现存的问题是,他们是否会把其他的门打开

——摘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域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2)根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总统采取的“这些步骤“是什么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说,我们面临发展和摆脱落后的任务。我们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这就是达到小康的水平。……所用我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因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


(3)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为什么在当时提出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实践这一外交目标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
2020-08-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路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路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
——摘编自《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与路线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陆路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自唐宋后,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通道。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副产品更是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其中,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重建丝绸之路”有何积极意义?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20世纪90年代建交国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苏重新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B.重视周边外交,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C.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苏东发生剧变,许多国家宣布独立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史可简略划分为两大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为第一阶段,基本以革命为视角;此后为第二阶段,大致以发展为视角。这充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
A.两个阶段的外交政策存在根本性区别B.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
C.外交政策依据国际形势变化进行调整D.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 .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边倒”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再到20世纪80年代的不结盟政策,说明了我国对外政策
A.随其他国家变化而变化B.由美国对华态度决定
C.由国家利益决定D.由国家实力变化决定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建国前30年,我国外交的关键词是结盟外交、斗争外交和革命外交。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合作外交、融入外交与和平外交成为我国外交的三个关键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建国后主要社会矛盾的改变B.工作重心与外部环境的变化
C.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流D.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改善
9 . 只要有国家,发生国家之间的关系,就必然有外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材料二   “天地以和顺为命,万物以和顺为性。继之者善,和顺故为善也。成之者性,和顺斯成也。”

——王夫之《周易外传》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其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怎样的思想观念?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材料四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时任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恩来握手(1972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3)材料四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五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问题,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能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摘自基辛格1993年的一次谈话


(4)材料五中所说的“世界新秩序”与“旧秩序”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据材料五指出,基辛格认为美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六   “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5)依据材料六指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做出了哪些重大调整?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个事例加以说明。并简要分析做出这些重大调整的原因。
(6)综上,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2020-02-0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朱恒芬《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以后儒学能够始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正宗”的原因。

材料二 甲午战后,中国知识界对于传统文化作为政治社会人生的最高指导的信心开始崩解,对西方文化也才开始有了热切的兴趣与信心。原有的学术与思想体系开始受到根本而全面的质疑,建立新体系的要求随之而起。

——吴展良《严复<天演论>作意与内涵新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知识界在甲午战后“对于传统文化信心开始崩解”的原因。在西方文化影响下,近代中国探索“建立新体系”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材料三 “中国道路”创造了“中国奇迹”,在中国道路的背后,是某种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新文化。这为处于危机中的世界,从和平与发展、多极与共赢、公平与效率、道德与理想、自由与义务、民主与决策等视角,提供了一个新的价值参照系。

——法国《欧洲时报》2009年10月2日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国道路背后的“新文化”是怎样的文化?新时期以来,中国的哪些外交建树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019-05-09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河北区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