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近年来,中国开始通过承办世博会、世园会、冬奥会等诸多大型国际活动,让更广泛的受众认识了日新月异的中国,塑造一个和蔼可亲,有着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以及强大的现代工业和科技能力的国家形象。这一举措反映出
A.我国多样化的外交政策B.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
C.新时代大国外交的推进D.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2 . 1994年,埃及时任总统访问中国,提出希望中国帮助埃及建开发区。国务院决定由天津泰达开发区代表中国承担帮助埃及建设苏伊士西北经济区的任务,1998年,天津开发区开始登上中埃合建经济区的历史舞台。这实际上反映出中国
A.大力发展新兴科技产业B.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
C.实践“一带一路”构想D.积极输出工业化经验
3 . 现代中国外交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明确提出,工业化的实现需要大量的资金。“苏联的经验表明,这主要不能够依靠旁的来源,而必须依靠国民经济内部首先是工业内部的积累。”而苏联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国家政策对工业的倾斜,为工业发展积累资本。为了尽快解决所有制问题,中国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进行的策略。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等。

——摘编自王春宁《中苏关系的演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949~1964)》

材料二   19964月,俄总统叶利钦访华,与中国政府发表《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决心发展平等与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中俄关系上升到一个新高度。经过多年的发展,中俄双方已经建立起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定期会晤和磋商机制,两国议会间也加强了往来。中俄经贸合作不断发展,双方经贸呈政府间,地区间和企业间多层次发展态势。经贸合作已从边贸和一般性贸易扩展到农业、能源、交通、和平利用核能、航空航天、金融及军事技术等广泛领域。此外,中俄两国对国际形势和国际问题有着越来越多的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双方认为,世界多极化进程符合所有国家的根本利益,不赞成单极世界。中俄在伊拉克和科索沃等国际问题上积极磋商,加强沟通,为切实合理地贯彻联合国有关协议进行了不懈努力。

——摘编自韩景云《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发展及其战略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思想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结束后中俄关系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战略意义。
2022-05-23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部分校2022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尽管国际局势不太平,但总体形势是和平与发展,故我们的外交应该向全方位转变。基于这种认识重新阐释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调整了此前的外交策略。当时对外政策的调整
A.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贡献
B.使中国肩负起重建世界秩序的使命
C.稳固了中国在联合国里的大国地位
D.为经济建设营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5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对外体育援助的宗旨是“尽国际义务,为世界人民服务”,每年都要向发展中国家无偿援赠体育器材装备、提供援外教练。1983年,第六次全国对外援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有义务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援助,但要量力而行,本着“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这折射出新时期中国(   
A.开始推行多边外交政策B.外交突破了意识形态
C.外交向务实的方向转变D.注重外交观念的创新
2022-05-07更新 | 713次组卷 | 5卷引用:【衡水金卷新高考广东压轴卷】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6 . 中国近现代外交风云

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经历了保守闭关——被迫开放——主动开放——主动融入的过程。百年来中国人民筚路蓝缕,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从百年的屈辱到今日的辉煌,抚今追昔,鉴往知来


(1)“弱国无外交”,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外交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时间轴。

(2)根据如表,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及对外关系,与下列因素息息相关?
A.主要矛盾   B.国际形势   C.政权性质   D.人民心愿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折点。各主要中外约章、国际条约也是二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显示器。


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时间1931年9月18日1939年9月1日
持续时间14年6年
伤亡人数3500万9000多万
经济损失6000多亿美元4万亿美元


(3)根据图片一、二、三信息,归纳二战后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表现?根据上表分析其原因。
(4)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成就硕果累累。将下列图片反映的外交成就按时间顺序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



(5)任选其二,简述新中国是怎样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突出贡献的?
2022-05-01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2届等级考复习历史综合测试卷
7 . 如图为2015—2019年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变化示意图(单位:亿美元)。据此可知,“一带一路”战略
A.开启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B.削弱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合作
C.密切了中国与参与国的经济联系D.促进了区域经济集团化迅速发展
2022-04-30更新 | 240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学生学科能力诊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宁,在和平与安全方面,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人教版)第138-139页

材料二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军事冲突随之升级,世界称之为“乌克兰问题”,在24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华春莹在回答记者问时提到:关于“乌克兰问题”,我们已经表明中方原则立场。“乌克兰问题”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经纬,演变到今天的这种局面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环球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世界和平与安全面临哪些问题。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乌克兰问题”的因素都有哪些?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给出了怎样的中国方案并简要说明。
9 . 下表所示为1949—2014年中国国家元首出访情况统计。它反映出中国
年代次数主要出访国家
1949-1983年12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亚洲民族主义国家
1984-1992年44亚洲、西欧、东欧、北非
1993-2014年225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

——据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整理

A.始终保持与世界各国密切的双边关系
B.出访次数的变化与外交政策调整相关
C.政府的外交政策取决于国际格局演变
D.以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为外交主轴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政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次制定“五年倍增计划”,逐步提升对外援助规模,并开始将外援动机与政治安全等问题挂钩。与以往外援主要服务于经济不同,20世纪70年代末,大平内阁提出了“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强调利用对外经济援助来扩大日本在受援国的政治影响。1982年,中曾根康弘就任日本首相后,提出“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日本对世界各个地区的“战略性援助”。通过对外援助,日本加深了与被援助国的交流,增强了国家之间的信任,实现了多重收益。

——摘编自刘艳《战后日本对外援助的政策演变及战略分析》

材料二   新中国在成立后的二十余年间,通过对外援助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斗争和民族解放,并多与受援国直接沟通,其中援助多用于反帝反殖活动。1979年,邓小平表示:“肯定我们过去援助第三世界是正确的,认为但具体办法要修改。”.19805月,我国政府明确指出援外既要“促进友好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要为“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的方针。互利共赢成为此时对外援助的核心原则,以改变过去对外援助多采取单方面无偿援助的做法。我国还开始通过多边渠道提供对外援助,如1985年,我国向非洲开发银行提供了270万美元的捐款,并为其融资提供便利。随着援助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我国逐步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外援格局。

——摘编自唐丽霞《新中国70年对外援助的实践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对外援助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79年前后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发生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