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3 道试题
1 . 2023年1月,中国援建非盟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竣工仪式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这是非洲大陆第一个拥有现代化办公和实验条件、设施 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对于提升非洲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意义重大。这反映出中国(     
A.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B.始终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C.努力构建睦邻友好关系D.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2023-10-21更新 | 345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毛钽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动二十国集团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发起成立亚投行、新开发银行;致力于深化金砖国家合作,打造广泛的“金砖+”平台;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与国际发展法律组织签订谅解备忘录,启动“法治与可持续发展”合作项目等。这表明我国(     
A.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B.强调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C.主导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D.将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外交出发点
3 . 邓小平在论述外交问题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表明我国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另起炉灶”C.“一边倒”D.独立自主
4 . 200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大国是重点,周边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外交方针。此外交方针的提出说明中国(       
A.采取一边倒的策略B.推行全方位对外开放
C.实行多边外交战略D.实施独立自主不结盟
2023-03-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近几年习近平主席参与或发起的重要活动,这主要体现了(       
A.世界各国空前团结B.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C.世界贸易自由化D.中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
2023-03-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中国外交政策概念的类型表。

战略判断

身份定位

理论指南

外交政策原则

外交布局

战争与革命

社会主义阵营

亚洲革命中心

世界革命中心

两大阵营

中间地带

三个世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睦邻外交,世界革命、三和一少

一边倒,两个拳头打人,一条线

和平与发展

战略机遇期

第三世界

发展中大国

世界一级

世界多极化

国际新秩序

和谐世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发展合作,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不结盟、不扛旗、不当头,战略伙伴、伙伴关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

百年大变局

世界大国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积极有为

新型大国关系,新诚惠容,一带一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摘编自周桂银《当代中国外交史的思想维度—概念史研究的视角》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中国外交政策概念的类型表中提取一个主题,并加以概述和评价。(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2023-02-23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2022年1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一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将推动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开启两国关系新的辉煌篇章。这反映出当代中国(     
A.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政治盟友B.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
C.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D.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8 . 建国70多年来,我国从倡导“求同存异”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和“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再到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中国(     
A.不断丰富多边外交内涵B.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C.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D.努力构建睦邻友好关系
9 . 2022 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西方各国纷纷谴责并制裁俄罗斯,中国做出了“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对俄罗斯的安全表达关切”的表态。中国的表态反映了(     
A.反对西方霸权主义的决心B.推进并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会点
C.“韬光养晦”的现实选择D.平衡外交符合我国当前国家利益
2023-02-0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洋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

——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功能与当代启示》

材料二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我国公民和企业走向海外的数量屡创新高。“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利益独享的地带,而是各国利益共享的地带。建设“一带一路”,充分彰显了中国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和互利共赢的合作态度,有助于我国同沿线国家一道,推动政治、经贸、人文、安全各领域合作再上新台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真正使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

——人民日报20141224日《“一带一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交汇桥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依据及时代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