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新中国国家安全观。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安全思想和观念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见下表。

时期主要论述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1949年《共同纲领》提出“中国联合世界上一切和平力量,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0世纪70年代初至中共十二大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冲突是人类事务中的普遍现象;防范苏联成为中国外交的重点。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发展经济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运用多种手段全面维护国家安全。
中共十二大至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国防建设。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指出:“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
海湾战争至今1999年江泽民指出“新安全观的核心,应该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战争与当代国际安全》


结合所学,试选取表格所列任一时期或多个时期,以"新中国的国家安全观"为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鲜明、史实准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名称参加者国宴内容
开国宴(1949年)中共领导人、解放军高级将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国民党起义将领、工农兵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周恩来总理发表热情致辞,为共和国祝酒。宴会主菜有红烧鱼翅、红扒鸭、红烧鲤鱼红烧狮子头等。宴会酒为山西汾酒、黄酒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国宴(2008)出席开幕式的美、俄、英等10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代表团等宴会设九桌,以鲜花为名,寓意百花争艳繁荣与奥运大家庭和谐。菜品中西合璧:瓜盅松茸汤、荷香牛排、鸟巢鲜蔬、酱汁鳄鱼。配备筷子、刀叉,实行分餐制。
G20杭州峰会国宴(2016)出席峰会的各国首脑及外方代表团国宴布置基调为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国。晚宴餐具为中国瓷器,设计采用传统水墨方式表现中华文化。用杭帮菜,佐以葡萄酒。
国庆70周年国宴(2019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及4000余名中外人士《迎宾曲》喜庆欢快。招待会主宾区台鲜花吐艳;华表、长城等元素与56各民族面塑人物交相辉映;展现春夏秋冬意蕴的果蔬雕刻鲜活灵动,象征着祖国四季繁荣。

——据周加李《中国外交礼宾的发展变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吴德广《新中国国宴的前世今生》等整理

提炼表格信息,拟定一个论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如表材料改编自(美)傅高义著的《邓小平时代》,表格内容表明
1978年12月13日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说,他将转告美国白宫:邓小平同意1月1日是宣布关系正常化的一个好日子。
1979年1月1日邓小平在元旦讲话重申了收复台湾的重要性,并将台湾回归列入工作日程。
1979年1月6日三中全会刚过两周,中央就为习仲勋开绿灯,让他准备一个广东接受外资的方案交北京正式批准。
1979年7月18日在中央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对安徽省委第一书记说:“不必陷入争论,你这么干下去就是了,就实事求是地干下去。”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B.我国对台基本方针已经确定
C.广东正式设立经济特区D.中国内政外交发生重大变化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输出凿井技术、丝绸、漆器、杏、
铁器、冶金技术、梨、养蚕技术
输入汗血马、音乐、舞蹈、胡萝卜、
核桃、芝麻、佛教、葡萄、苜蓿

——据七年级华师大版教材《汉朝的中外交流》整理

材料二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 耶稣会士把一些中国经典译成拉丁文,还以通信方式向本国广泛介绍了中国的文化、历史、典章制度和文学作品。……新发现的中国文化,不论对其解释是否正确,却向法国启蒙思想家提供了反专制、反教权的思想武器。               

——选自《世界史·近代史篇》

材料三   具体到近代早期的中西交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人类历史上所曾出现过的各个伟大文明中,其中只有西欧是最早(也是唯一自发地)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近代化是唯一的历史道路,其间并无中外之别、华夷之辩。民族特色当然是会有的,但那只是近代化过程中不同形式或风格,究其实质并无二致。

——何兆武《中西文化交流史会》

材料四 图4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材料五   世界不能没有中国,中国也不能没有世界。中国人一方面以不丢失主体性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吸收消化西学,一方面也凭借自己的东方意识和文化智慧扩大了对世界局势的影响。民族国家意识的强化固然帮助中国人度过了不少难关,但世界性的和平眼光也使中国人看到了更加光辉灿烂的人类前景。

——张新民《千年中外交流史的总结与回顾》(2006年)


(1)据材料一表格归纳汉朝中原地区经丝绸之路“输出”“输入”的主要差异。如上图所示陆上丝绸之路断续存在了1600多年,结合所学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特点。与西欧相比,中国近代前期近代化有何“民族特色”?
(3)请指出图4中A、B、C处应呈现的内容。归纳这三个历史事件出现的共同原因。
(4)你如何认识材料五作者的观点?
2021-08-17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高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几种模式的特点做了如下归纳。选项中的组织与表格中的模式对应正确的是
区域性合作组织特点模式表
A.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C.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欧盟
D.欧盟、上海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另起炉灶”《论十大关系》人民公社化革命委员会“乒乓外交”
恢复高考“南方谈话”政企职责分开依法治国上海自贸区

从表格中选出两个关键词,再加上一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相关史实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2019-03-29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莲塘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冲刺六历史试卷
7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关系不断得到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新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外交关系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中非双方在20世纪为追求国家复兴与民族自强而在外交领域所作努力的一部分。196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提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应该建立在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表达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关系时,越来越多地使用“合作”而不是“援助”一词,把以往简单的援助方式,提升为双方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富于成效的技术经
济合作,从而使中非关系成为推动中非双方实现各自经济发展与现代化的动力。
2000年以来,中非关系的提升不仅表现在政治与外交层面,经贸合作更成为新世纪中非关系发展的核心动力,贸易总额跳跃性增长,中国政府积极支持中国企业投资非洲,以投资带动贸易成为中非经济合作的新特点。
——摘编自王逸舟《中国对外关系转型三十年》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完成下列表格。
2016-11-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期中(一模)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某学者归纳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大事(成就)简表(部分)。   

时期外交成就
20世纪50年代1949年,人民政府确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其三大方针
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0世纪70年代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建交
改革开放新时期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2010年,中国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摘编自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2019)》(第二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面临的国际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新时期中国外交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3-05-17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示范性高中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对外援助的发展历程。

探索阶段(1950~1978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政府向朝鲜无偿提供大量战争急需和人民生活必需的物资援助,并在战后继续帮助朝鲜恢复经济、重建家园。1964~1970年,中国的受援国达31个,并先后同10个非洲国家建立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援建成套项目和提供技术援助成为对外援助的主要方式。
在努力克服“文革”时期严重财政困难和各种干扰因素的情况下,中国全力支持越南、柬埔寨、老挝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同时全面铺开对其他亚非友好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受援国增至66个;1971~1978年,对外援助支出达到前20年支出总和的159%。
改革阶段(1979~2012年)中国不断推进对外援助机制改革,包括:淡化意识形态色彩,重新明确对外援助作为“南南合作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帮助的基本定位;强调按经济规律办事,走互利合作的新道路。
创新阶段(2013~至今)中国全面开启对外援助方式的结构性改革和管理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例如,设立多种形式的援外专项资金和合资合作专项基金,贴息优惠贷款成为对外援助资金的创新形式。除传统的成套项目和物资项目援助外,技术援助和智力援助的比重明显提升。

——摘编自俞子荣《不平凡的探索与成就——中国对外援助70年》


根据材料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3-05-14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外交战略:

1955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63年

两个中间地带论

1974年

“三个世界”划分论

1978年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

由此可知(     
A.我国积极构建外交话语权B.国际局势决定了外交政策
C.外交相对处于弱势的地位D.外交政策服务于经济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