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20-21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1 . 世界政治格局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变化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如下图:


材料二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


材料四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很多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据基辛格1993年的讲话整理


完成下列要求:
(1)请把材料一中A、B两处冷战措施补充完整。
(2)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70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
(3)材料三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概括该事件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世界“秩序”发生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外交上是如何应对“世界新秩序”的?
2020-12-05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必修)

2 .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为材料一中图1漫画写一句主题词。图2中国外交的失败根源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启示。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的成就?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在国际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坚持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在建国后的三四年中,我国同苏联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签订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及其他各种专项协定和议定书等,共达110多种,而与其他国家订立的各种协定,总共才二三十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对象中,既包括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既有欧美国家,又有亚非国家;既有大国,又有小国;既有中国的周边国家,又有与中国远隔重洋的国家。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外交方针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实施背景方面予以简要说明。(说明:只答一种变化趋势即可。要求史实准确)

2018-08-1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百余年来,中国经历了从沉沦到复兴的艰辛历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

(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材料二历史漫画《日本的今昔》(邵恒秋《抗建通俗画刊》)

(2)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两幅图的寓意并分析“今昔”变化原因。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让中国人能够重新找到其历史优势……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重新确立了重要角色。中国追求平等的伙伴关系,这不再是一个弱者不自量力的要求,而是日益成为经济和金融实力支撑的现实

——【美】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重新确立了重要角色”的主要表现。

材料四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实现民族复兴自身具备哪些有利条件?从中你有何启示?

2018-01-2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是一幅名为《毕竟,我们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漫画,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最有可能是
A.20世纪70年代,美国深陷越战泥潭,急欲改善中美关系
B.1972日本受中美关系改善的刺激微,积极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
C.20世纪80年代,苏联为缓和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境地,希望改善中苏关系
D.1950新中国为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而与苏联结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1)为材料一中图一漫画写一句主题词。图二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请将照片加以分类,并将图序号填写在下表中。
类 别
图 序 号
屈辱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外交



(3)图④ 中外交部长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2001年中国外交有哪些突出成就?请举一例。
材料二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4)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四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希望将欧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实体。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历史必修一》(人民版2000年)
(5)根据材料三,简要归纳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6)根据材料四,列举欧洲走向联合过程的重大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主要特征。
(7)上述史实反映了中外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2016-11-18更新 | 5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班同学围绕“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这一主题开展了分组探究活动。

第一组:解读漫画信息



(1)结合所学,漫画中的人物代表的国家分别是和。请概括漫画反映出的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特点。

第二组:分析历史数据

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GDP统计表(节录)(单位:万亿美元)

        年份
国家/地区
196019701980
美国0.541.082.86
西欧0.360.853.86
日本0.040.211.09

(2)阅读上表,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体呈现趋势,其中和的GDP增长较快。结合所学,分别归纳二者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

第三组:制作学习卡片



(3)结合所学,将该组同学制作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卡片补充完整;请任选一张卡片,说明该时期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中发挥的作用。
2021-02-1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材料一   漫画中的晚清中国。

材料二   新闻报道中的近代中国《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抗日战争(节选)

材料三   民意调查中的现代中国

美国盖洛普公司是全球最知名的民意调查机构,该机构民调统计结果为:

1961年,3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和平的首要威胁,认为中国人的特征为无知、好战、狡猾、奸诈。1972年,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民的主要特征逐渐转变为勤奋、聪慧、上进、诚实且带有艺术性。80年代,美国人对中国态度变得更加积极,1987年对中国持肯定赞赏评价的民众上升到65%。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法国漫画《在中国》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局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61年、1972年和80年代美国的民调结果分别进行阐释。
2019-03-0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梅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8 . 中美两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强的发达国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非常重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中美关系发展史

(1)在材料一的①阶段发生了一场美国直接参与的侵华战争,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在③阶段美国是如何支持蒋介石加紧进行内战准备的?在⑤阶段中美关系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材料二: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和消耗日本的战斗力。

—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

(2)根据材料二,简析使导致当时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事件是什么?此后不久,国际社会出现了一副题为“UNITEDwewillwin”(团结,我们就能获胜)的宣传画。哪一文献的发表体现了该宣传画“团结”的主题?

材料三:如图漫画名为“眼疾”。漫画中,站着的医生说:“难道你连六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看不见吗?”坐着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回答:“我看不见。我只能看见蒋介石。”

(3)由杜勒斯的“眼疾”可以推断出当时美国政府对华是什么态度?请用一具体事实予以佐证。

材料四:2018年4月4日,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输美的1333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相对的,国务院关税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美国对华进行贸易威胁时,主要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国态度越来越强硬?你认为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2018-09-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9 .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漫画(1949年)

          《他终于上路了》

材料二   苏联漫画(1947年)

                    《美国新式战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反映出当时怎样的国际形势?
(2)结合考辨和解读史料的方法,请你谈谈这两幅漫画的历史价值。
(3)有人将当代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实质角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10 . 观察漫画《畸形动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美方行径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②严重干涉中国内政
③与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背道而驰
④严重危害中国国家安全
A.②③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