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日关系正常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见证了中日有关交往。结合所学,下列中日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唐玄宗时期的“大化改新”大大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过程
B.1895年的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C.《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对侵华战争未表示其深刻的反省
D.共同出席西雅图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21-03-0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1)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3)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
A.(1)(2)(3)B.(2)(3)(4)C.(1)(2)(4)D.(1)(3)(4)
2021-01-0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72年,日本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2020-10-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判断题专项训练:必修1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路透社动静9月24日电】(记者:杰弗里·莫里)通过田中角荣首相本周的中国之行,日本的外交将出现二十多年来不依从美国的对外政策的新时代。

……

田中先生的行动也表明了这样一点,特别是在同共产党打交道方面,日本将不再安于抄袭美国的对外政策。

尼克松总统今年二月的北京之行创了先例,带动了这种变化。现在,日本在战后第一次在外交舞台上的步伐超过了美国。

——1972年9月26日《参考消息》


(1)概括指出田中角荣“北京之行”使中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概括指出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不再“依从”“抄袭”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因。
(3)概括指出中、美、日三国关系变化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的影响。
7 . 下面两张历史照片都是拍摄于20纪70年代,对这组照片反映出的历史信息解读最准确是
A.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的突破B.中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正在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D.“一超多强”的格局正式形成
8 .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官方正式关系长期处于断绝状态。1972年9月25日,日本田中角荣首相携大平正芳外相访华;9月29日,中日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中日隔绝主要是历史原因所致
B.中美关系改善是中日关系改善的根本因素
C.中日关系改善受地缘政治影响
D.中日关系的改善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2020-06-08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近来中日两国关系持续紧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

——《周恩来外交文选》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述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对日本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020-03-2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 年)12 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 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 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 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 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

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 了 ‘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 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 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 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 4 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 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 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