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1989年7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布什总统特使斯考克罗夫特时说道:“现在中美关系确实处在一个很微妙、甚至可以说相当危险的地步。中国没有触犯美国……美国在很大范围内直接触犯了中国的利益和尊严。中国的内政决不允许任何人加以干涉,不管后果如何,中国都不会让步。”材料旨在强调中国政府(     
A.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基础B.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的原则
C.以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为立足点D.加强两国的战略合作为目标
2 . 【新中国外交】

材料一


材料二   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外交发生深刻变革并取得伟大成就。这40多年,中国同世界体系与秩序的关系,经历了由对立者、挑战者、革命者到跟进者、参与者、贡献者的重大变化。中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总体布局: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为国与国交往开辟了新路径;中国创造性地提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为不确定性增多的世界指明了新方向。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外交的变革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9~1979年中国外交形势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3 . 20世纪东西方关系是决定人类安全的一对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9315日,德军占领布拉格,第二次世界大战奏响了序曲。415日,英法苏三国开始谈判。谈判中英法两国不愿意承担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军事援助义务,只想让苏联承担波兰、罗马尼亚的援助义务。822日晚,英法苏谈判破裂。823日中午,纳粹德国外长抵达莫斯科。

——摘编自方连庆《国际关系史·现代卷》等

材料二   在克里米亚召开的会议中,美苏英三国在德国赔偿问题上,没有原则性分歧,但在赔偿数额、支付方式和期限问题上争论不休。苏联要求德国赔偿总额为200亿美元,其中一半归苏联。丘吉尔认为苏联要得到的赔款数目是异想天开。罗斯福的立场不明确,但同时认为不应该使德国人挨饿。最后,三国就德国赔偿问题没有达成一致协议。

——摘编自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冷战思维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国际政治中以权势政治,甚至极端权势至上的眼界和立场来看待和对待国际事务的一种思维方式。其主要表现为:追求绝对安全,而非满足于相对安全;不能或不愿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的利益、情感和安全担忧;以“自现预言”的方式制造敌人和对敌战略规划;用“挑战史”和“谋霸史”来牵强地附会当今和未来。

——摘编自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英法苏三国开始谈判”的主要背景,概述“英法苏谈判破裂”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其直接影响。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写出“在克里米亚召开”的国际会议名称、时间。根据美苏英三国“没有达成一致”的提示,简述该国际会议对二战后国际关系新体制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两极格局解体后体现美国“冷战思维”的国际事件一例。指出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突破“冷战思维”所进行的外交政策调整,并提炼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构建大国关系框架的基本诉求。
2022-05-1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部建部之初设有办公厅、苏联东欧司、亚洲司、西欧非洲司、美洲澳洲司、国际司、情报司、条约委员会、外交政策委员会等9个部门,约有170位工作人员。20世纪80年代后,在亚洲司、西欧非洲司、美洲澳洲司的基础上,分离并产生了新的西亚北非司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等部门。另外,从办公厅中逐步分离出行政司、干部司、礼宾司、领事保护中心、机要局等部门。进入21世纪后,外交部又新创立了几个技术性机构,如2004年设涉外安全事务司,负责执行中国外交涉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方针政策,协调和处理相关涉外事务;2009年设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承担海洋划界、共同开发等相关外交谈判工作,侧重于南海、北方疆界的边界政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部首次设立专门处理边界与海洋事务的司级机构;设政策规划司,主要负责研究国际战略问题,起草外事文稿,开展政策宣示,“解释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和对国际事件的看法,以帮助中外学者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

——摘编自《从中国外交部机构的演变看我国外交工作的转变和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进行外交机构改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外交机构改革和外交活动的变化趋势。
2022-05-1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记载了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处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进程。某校历史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黄庆等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并在合作探究中整理出下表

时间外交方针及策略
1949年春夏之间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195312周恩来在接见印度该判代表团时第一次完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理论:强调依托第一中间地带国家(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国家(英、法、德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反对美帝国主义和苏联霸权主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战略构想: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外交战略的根本目标是为国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把独立自主作为作为新时期外交战略的根本出发点。
20世纪90年代起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依据。
21世纪初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通过争取持久和平来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并解决好全球性问题,同时在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并解决好全球性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持久和平。

请你依据图表材料信息,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任选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时段的外交方针及策略加以说明。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国际关系,特别是研究国际安全关系,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探讨行为体互动的主要方式与表现。一般来说,行为体的互动总是既存在冲突,又存在合作,这种两重性实际上就是国际安全关系的根本特征。行为体能够共存于一个共同体中,说明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共享的价值、规范与利益。但另一方面,由于各个行为体都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其中的主要行为体——国家,都是作为主权者行事,因此它们的互动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的一面。通常。

在发生安全关系的行为体之间,冲突与合作的因素总是动态的与不平衡的,有时冲突的因素多一些,有时合作的因素多一些,在有些问题上冲突的因素多一些,而在另一些问题上却可能合作的因素多一些。

——摘自李少军《“冲突一合作模型”与中美关系的量化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06-15更新 | 259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丙卷地区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说:“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又说“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可见,新时期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出发点是
A.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B.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以不结盟为特征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2021-05-22更新 | 405次组卷 | 1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绍兴市新昌县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说:“没有这个判断,一天诚惶诚恐的,怎么还能够安心地搞建设?更不可能搞全面改革”,“一个是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一个是根据这个判断相应地调整对外政策,这是我们的两个大变化。”邓小平意在说明
A.国家要转移工作重心B.外交与内政相辅相成
C.要认清世界形势变化D.时代主题是和平发展
2021-05-07更新 | 27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