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整理

材料二   (1968年)差不多在尼克松提出其以“收缩”为主要特点的“尼克松主义”的同时,苏联领导人则提出了旨在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进行干涉为主要内容的“勃列日涅夫主义”。……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了“反对两霸,侧重打击苏霸”的战略方针。

——《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注:“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1)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2)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用缓和代替冷战,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巩固美国的战略地位。(3)利用中国制约苏联,在中、美、苏之间开展“三角外交”。(4)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材料三   1983年11月邓小平指出:“我们这样的一些国家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十分重要的。”1984年5月,邓小平更加明确地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世界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亲、诚、惠、容的理念。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实行什么外交政策?依据所学分析实行这一外交政策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60年代末毛泽东调整外交战略方针的原因。根据这一战略方针,70年代初中国在外交上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时期我国实行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方针。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国以来中美关系的的演变趋势并分析每一阶段的原因?
2020-05-1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区龙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中国按照“亲、诚、惠、rong”的理念,深化与周边国家关系。根据你对中国相关外交政策的理解,这个“rong”字应是
A.熔B.荣C.容D.融
2020-05-10更新 | 434次组卷 | 8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影响中国战略改变的主要因素是
A.中苏关系恶化B.中美关系正常化C.经济建设的需要D.日本和欧洲崛起
4 .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下列三幅“握手”图片所反映的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①图1毛泽东和斯大林的握手,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②图2毛泽东和尼克松的握手,标志着中美正式建交
③图3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的握手,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明确宣布:不承认旧中国的任何外交关系,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凡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国政府愿意在平等、互利及在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对外关系从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作为根本目标。在毛泽东、邓小平等亲自领导下,对外关系取得了伟大成就,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倡导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摘编自唐培吉《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原因及其外交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时期,中国长期奉行革命外交的理念,对外援助被视为一项为革命外交服务的“必不可少的战略支出”。具体而言,援助通过实现国际统战这一目标服务于整个革命外交,国际统战是革命外交的特性,革命外交的手段和方式都离不开统战思路与模式。因而,援助的目的是“根据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和对外斗争的需要,为维护世界和平,巩固和发展反帝反殖统一战线这一总的战略目标服务"。

——摘编自蒋华杰《国际冷战、革命外交与对外援助》

材料二   人道主义是一国对外援助的原始动因之一,在别国遭受自然灾害或战争破坏时,中国实施对外援助是践行国际主义、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经济动因主要体现为市场因素、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经济体制也决定了中国对外援助有其独特的一面,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促使中国对外援助结合了寻求海外市场和对外投资效益,同时中国对外援助追求公平与正义,有时甚至做出自我牺牲。

——摘编自任晓、郭小琴《解析中国对外援助:一个初步的理论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并说明新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90年12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邓小平的这一认识
A.基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B.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8 . 有人总结说,中国外交是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20世纪60年代“反两霸”,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20世纪80年代后 “全方位”。这体现了中国外交(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以联合国为中心
C.以非集团化为特点D.以意识形态为指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73年《关于接收来华留学生计划和留学生工作若干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指出,对阿尔巴尼亚、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尽量满足,对亚、非、拉已建交的友好国家有重点地、少量地赠给奖学金名额;对欧洲、北美、大洋洲国家及日本一般不提供奖学金。此时的留学教育
A.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B.为改革开放后的留学教育提供了借鉴
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为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大量人才
10 . 以下是人民日报社评选出的2018国际十大新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四大主场外交彰显中国影响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2)叙战场形势快速发展,政治进程现曙光

(3)东北亚局势柳暗花明,中方作为赢得国际社会称赞

(4)“美国优先”成“美国独行”,单边举动危害多边体系

(5)美国挑起并不断升级对华经贸摩擦,保护主义威胁经济复苏

(6)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大会谋划应对

(7)“帕克”号抵近探日,嫦娥四号开启探月新旅程

(8)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开创国际合作新局面

(9)欧盟放行“脱欧”协议,欧洲一体化面临诸多挑战

(10)G20峰会机制启动10周年,中方推动达成多边主义共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订一个论题,然后联系相关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03-26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一轮质量检测(3月)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